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亚洲在线小视频_国产成人在线电影_高清在线一区二区

|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貿易服務免費平臺
 
 
當前位置: 貿易谷 » 資訊 » 行業資訊 » 日化品牌外嫁為何難逃被棄厄運

日化品牌外嫁為何難逃被棄厄運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06-11 12:33  瀏覽次數:27
  本土品牌丁家宜在嫁進外資豪門3年后被拋棄。法國香水巨頭科蒂集團日前表示,將停售丁家宜,以開發其他更國際化品牌。
  截至目前,丁家宜、小護士、羽西這些中國本土曾經的“優勢”大眾品牌,被跨國日化巨頭收購后卻難逃被雪藏甚至退市的命運。其中有外企意在借本土品牌渠道擴張的背景,也有經營不善、不接地氣的原因,而最終的結果卻往往是本土品牌成了犧牲品。
  丁家宜即將退市
  6月4日,一封科蒂中國CEO AnitaYang給中國全體員工的郵件泄出,在郵件中Yang明確表示,科蒂集團已經決定改變科蒂大眾化妝品在中國的經營模式。其在致股東信中稱:“科蒂將中止丁家宜品牌,專注于在中國更有增長潛力的國際品牌。”據報道,目前科蒂已將丁家宜負責團隊解散。
  丁家宜成立于1995年,總部位于蘇州,在全國擁有4個生產基地;在科蒂集團收購之初,在國內日化銷售量排名第三。新東家科蒂最新的聲明意味著,又一個國產日化品牌即將謝幕。早在2010年,國產品牌丁家宜被全球香水巨頭法國科蒂集團以3.5億美元收購時,外界就已經表達了對丁家宜前途的擔憂。當時,科蒂曾表示要將丁家宜打造成為一個國際品牌,并因產品與公司品牌不形成直接的競爭,能保證丁家宜獲得足夠的生存空間。沒想到,丁家宜品牌創始人莊文陽離開科蒂至今才短短3年時間,擔憂將變成現實。
  公開信息顯示,丁家宜之所以遭到科蒂拋棄,是因為其已經成了科蒂的累贅。科蒂集團5月份發布的三季度財報顯示,截至今年3月31日,由于丁家宜品牌的賬面減值致使科蒂三季度虧損2.533億美元。也就是說,在收購了丁家宜后,科蒂并未交出滿意的答卷。
  業內普遍認為,由于業績不達預期,科蒂不得不對當年3.5億美元進行的那筆收購采取減值處理。還有消息稱,科蒂停止在華銷售丁家宜系列護膚產品后,未來有可能出售丁家宜相關資產。
  外嫁品牌多沒落
  創立18年的這個老字號化妝品牌或被徹底拋棄,丁家宜的命運讓人唏噓,卻并不令市場意外。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外資日化巨頭就開始出手收購中國本土品牌。然而,不少紅極一時的民族品牌卻在被收購后陸續消失,大部分“外嫁”的品牌如今日子也不好過。
  上世紀90年代初,美加凈被美國莊臣收購。在一年多的時間里,其銷售額從3億多元驟降至590多萬元,此后沉寂數載,直到上海家化回購美加凈后,這一品牌的復興之路才步入正軌。
  2003年,歐萊雅集團收購小護士。此后3年,借力于小護士的渠道優勢和品牌影響力,卡尼爾品牌快速成長,但小護士的市場表現則開始走下坡路。2004年,歐萊雅又從科蒂手中買到羽西品牌,多年來也未見起色。至今,歐萊雅對羽西和小護士的相關數據依舊諱莫如深。
  2008年,強生以23億元高價收購大寶,但卻并未對其最關鍵的品牌形象進行重新塑造,也未像業界想象的那樣為其帶來先進技術、投入巨額研發,大寶業績始終波瀾不驚。業界認為,大寶品牌已被強生邊緣化處理。
  既有前車之鑒,又有丁家宜的悲慘命運,最新被收購的美即發展前景也頗受關注。盡管歐萊雅中國區CEO貝瀚青多次表示看好此次收購,但仍有業內人士表示擔憂,歐萊雅旗下品牌眾多,不知道其將如何定位。
  入鄉隨俗是關鍵
?  先是羽西后是丁家宜,其實科蒂在華一直水土不服,業績與歐萊雅、雅詩蘭黛等相差甚遠。
  業內人士分析,很多外資公司在自己未能深入了解中國市場的情況下,與本土品牌的原團隊在思維方式、銷售方式方面有巨大差異等多方面原因,未能很好地將本土品牌整合到跨國公司體系中,也使本土品牌喪失了原先的活力。科蒂就是其中一個例子——作為一家國際香水巨頭,其在中國市場中高端品牌的運營能力具有優勢,但對于大眾化妝品品牌運營經驗不足。
  另一方面,一些外資企業難以適應中國市場也是不少日化品牌消沉的關鍵。日化專家馮建軍表示,從當前銷售狀況看,大凡外資并購的日化類產品銷售都不是特別好,這些企業對于產品的宣傳、成員渠道的管理都相對尊崇國外的管理理念,沒有“入鄉隨俗”的決心就很難獲得銷售上質的飛躍。同時,外資企業對并購的品牌珍惜程度不夠,也讓原本的創業團隊信心受挫。
  具體到丁家宜而言,由于工作方式差異,大部分丁家宜原高管在并購后相繼離職,其基層銷售團隊此后也在深度調整中,一直以銷售員為重心的丁家宜因此元氣大傷。丁家宜被收購2年后,也正是其創始人莊文陽離開一年后,丁家宜的銷售額就下降了50%。科蒂的相關運營不接地氣,成為丁家宜的致命傷。
  正是面對品牌方面的失利,科蒂才不得不進行此番調整。這一舉措對科蒂來說堪稱明智,但丁家宜這一老字號中國本土品牌卻無奈成為最終的犧牲品。馮建軍表示,以丁家宜的品牌現狀,即便是繼續倒手賣給別的外資也難以挽救目前的頹勢,最好的接盤人是內資企業。
分享與收藏:  資訊搜索  告訴好友  關閉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關鍵字:
 
推薦圖文
贊助商鏈接
推薦資訊
贊助商鏈接
 
站內信(0)     新對話(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