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行業正在遭遇成長的煩惱,也令這一行業的監管問題在今年備受關注。在“有利網B輪融資發布會暨互聯網金融機遇與挑戰圓桌論壇”上,多位業內專家對于下一步P2P行業的發展方向及監管問題進行了討論。
互聯網金融監管研究滯后
2013年互聯網金融席卷各個行業,被人們稱為互聯網金融元年。然而,互聯網金融暴露出的問題也比較突出,譬如P2P網貸跑路倒閉潮、在灰色地帶中運作的股權眾籌等。這其中主要原因一是監管研究不及時,有滯后現象,有些人說要觀察,但觀察期太長了。因此監管不到位、信息不明確,沒有給市場明確的信號或者是政策信號。二是對互聯網金融的研究不透徹。一味從創新的角度談互聯網金融,忘記了整個金融大環境,不敢明確創新和監管的關系,在互聯網金融上似乎談監管就是不積極。因此,要重視研究、及時研究,如果一行三會間的協調研究不夠,那么就難以談得上是協調監管。
監管細則有望年底出臺
P2P很簡單,個人對個人直接借款,是一種直接融資模式。P2P平臺的頻頻跑路讓消費者保護問題更為重要。在消費者保護層面,我們的模式通過與線下小貸公司機構合作轉移了投資者的風險,同時運用高端的技術,讓我們的信息、賬戶、安全和隱私達到了金融級別的要求。
從監管層面來看,互聯網金融發展到今天,我們的監管研究缺失的時間已經很長了,我們是期待監管的,尤其是P2P泥沙俱下已經持續了很久,我們迫切希望監管當局告訴我們什么樣的要求是最起碼的要求,企業如何從事P2P這項業務。對于監管細則何時出臺,我們與監管層的溝通已經持續了很長的時間,有可能今年底和大家見面。
互聯網金融可解決信息不對稱
互聯網的本質是使得信息所有的壁壘被打破了,打破了大量的信息不對稱,信息全球化的流動,衍生了各種各樣創新的形態。以前金融行業的信息不對稱帶來交易成本高昂,這并不僅僅帶來企業利潤的下滑,還增加了更多的需求,傳統金融行業難以滿足。所以未來互聯網金融企業的競爭力在于三個方面:一方面是不同資產類型的抓取,現在各個著名的P2P平臺都面臨錢多債權少的問題,所以對P2P團隊來說,對于不同資產的抓取能力具有挑戰性;另一方面是對資產進行風險定價的能力,信用機制創新是關鍵,判斷出資產風險等級是2是5還是10,才能定價、才能決定是5的利息還是6的利息;第三方面就是團隊的執行力。
互聯網金融監管應更寬容
我們最近密集在開一些會,包括前一周末也一直開了幾個閉門會進行討論,包括證監會、銀監會、人民銀行都在密集地進行調研,肯定是要監管的,但是怎么監管我個人認為還是應該以寬容的態度,以行為監管、資產保護為核心。以往傳統銀行的監管措施不便過于強制性的要求,比如資金池好像是被嚴格禁止的,但是學術界也提出來,資金池在風險防范中是有利的,只要對資金池進行嚴格監管,控制在范圍之內,對于企業自身的防范流動性風險是有效的,資金池未來是不是也可以在監管上適當的放寬,類似這樣的監管措施總而言之是比銀行放寬一些,這是我個人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