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網金寶之后,北京又一家P2P平臺出現老板“失聯”。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一家名為北京融信寶國際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融信寶)的法定代表人穆海南“失聯”。
接下來可能還會出現平臺跑路。同時,6月以
來,監管層也在召開座談會,積極與P2P行業溝通,討論非法集資界定及采取何種監管方式等問題。多位業內人士表示。
近日,銀監會法規部副主任王科進在一個論壇上表示,P2P平臺應該是一個信息服務平臺,這種中介機構應該持牌經營,如沒有牌照,就有其他問題。
? 北京又現“失聯”平臺
? “我是在通州貴友大廈逛街時知道的這個公司,他們在門口擺宣傳攤位。去年5月左右,我在那里投資了幾萬元,都是短期的,最后穩穩的出來了,于是就推薦給了我的朋友也在這里做,接著我又投資了30多萬元一年期的,目前還沒到期,而我朋友的到期沒給錢,這才知道公司出事了。”一位叫李然(化名)的投資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講述到。
李然表示,融信寶的員工目前可以聯系上,最開始他們說老板(穆海南)稱基金有點小問題,讓投資人等著,從5月20日一直在等,后來又說6月8日老板回來就把事情處理了,結果等到到期,老板還沒有回來,一些投資者就報警了。目前,統計的投資者人數大概有600人左右,損失的金額大約8000萬元。一些投資人去了融信寶公司,結果發現已經關門了。
一位曾經是融信寶業務員的投資人亦指出,大多業務員在融信寶里面都投了錢,主要是因為公司成立也兩年多了,大家都很信任,把親戚和朋友都帶進來做投資了,一些投錢的業務員遭受的損失比一般客戶還多。
記者發現,目前,融信寶的網頁還可以登錄。不過,記者撥打客戶服務電話時,顯示無此業務號碼,而在線客服亦顯示不在線。
“P2P跑路事件頻發,勢必會引起監管層嚴加管理,銀監會一直在與P2P機構進行積極溝通,最近又召開了兩次座談會。會上,除了四個紅線外,還討論了非法集資和非法攬存到底怎么界定,一些具體的模式究竟怎樣去看待,同時也聽取了業內人士究竟是怎么做的和關于行業發展情況的意見。”一家P2P機構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
“持牌經營”引爭議
“一行三會正在積極制定準備互聯網金融的相關法律法規,今后都要進行相應的規范。現在有這些法規的,要遵守,沒有的也要遵守類似的法規。線上線下業務要保持一致,互聯網金融要有明確的業務界限和邊界,不是互聯網金融就什么都可以做。”銀監會創新監管主任王巖岫近日在人民網金融創新論壇上指出。
目前,關于網貸行業監管框架主要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應該發放牌照,另一種則認為應采用備案制。
談及持牌經營,翼龍貸董事長王思聰指出,對于網貸平臺,無非一個是登記制形式,一個是牌照制,無論哪種形式都有回歸中介。而持牌經營已經過了P2P監管的最佳時期,現在全國性平臺幾百家,地方性平臺幾千家,而且交易量都在幾億元以上,如果持牌經營這些平臺很難辦。
愛投資CEO王博認為,發牌照是好事,但出牌照的可能性較小,制定一個行業規范和準則的可能性會更大。
E微貸CEO陸浪濤亦表示,持牌經營的可能性不高,但P2P行業求“監管”,現在行業無標準,導致行業參與者素質參差不齊。從目前P2P業務形態看,包括信息中介和信用中介這兩種,應該從行為角度分類監管,P2P是一種創新型的金融業態,目前體量還小,監管層應該給予適當的包容度,持牌經營最終只能留下少數幾個巨頭,不利于行業創新發展。來源:東方財富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