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忙著“觸網”,另一方面銷量下滑,這是國內傳統彩電廠商的真實寫照。
中國電子商會消費電子產品調查辦公室最新發布的《2014上半年中國平板電視消費需求狀況及下半年市場趨勢預測報告》顯示,2014年上半年國內平板電視需求收緊,估算銷售規模只有2000多萬臺,比2013年同期下降15.3%。大部分彩電制造企業沒有完成銷量預期,出現虧損現象。
對于現階段彩電市場下滑的原因,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表示,市場產量趨于飽和、房地產市場的低位運行、后政策時代的透支效應、外銷出貨提升、低成本的電商渠道以及電視智能化帶來的經營收入模式的改變等因素都產生了影響。
為此,TCL、長虹、海信等紛紛宣布,與廣告、大數據、游戲中間件標準的統一、應用商店等達成戰略聯盟,在未來市場競爭中占據主導地位。
在陸刃波看來,未來一段時期內,這種下滑趨勢或將持續,下半年國內彩電業應努力革新產品與服務,提升自身的運營能力和盈利水平。
不過,在上半年整體市場呈現銷售量和銷售額雙雙下滑的情況下,2014年,彩電業迎來了4K電視的加速普及。粗略估算,2014年上半年4K超高清銷量達到300萬臺,特別是今年巴西世界杯實現4K傳輸方式直播包括決賽在內的賽事,更令4K電視產品成為消費市場關注的焦點。
然而,與當年3D、智能電視的導入一樣,夾雜著質疑聲一路走來的4K電視,也面臨著市場統一規范的考驗。而由世界杯引發的真假4K電視疑云和行業標準缺位的討論,更將4K電視產品規范化問題推至輿論的風口浪尖。
“基于電視獨有的直播功能優勢,要想達到真正意義上的4K效果,還需要4K片源拍攝及采編、4K信號傳輸、4K內容的全產業鏈配合。但現階段我國還沒有4K電視頻道,碟片的清晰度大部分也只能達到全高清水平,加上網絡帶寬的制約,使得4K產業鏈上游的技術突破成為4K電視深入普及的關鍵。”陸刃波解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