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小散亂的月嫂行業正在向品牌化標準化的方向進化。昨日,國內首家獲得ISO認證的月嫂公司我愛我妻總經理張路軍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小公司會逐步被淘汰,月嫂行業會逐漸集中在一些標準化程度高的大型公司。據北京商報記者了解,ISO認證只是對企業運營管理標準化上的認可,但作為包含月嫂服務在內的家政本身還并沒有標準。 在業內人士看來,難以實現標準化,無法進行監控,也導致家政行業難以大規模跨地域發展。
“目前北京市3800多家家政公司中,月嫂公司大概有100余家,管理人員數量一般都少于10人,每月客戶數不足30人。”張路軍表示,家政公司已經淘汰掉了幾百家,但是家政服務很難實現標準化,制約了行業的規模化發展,而月嫂公司更少,注冊資金在10萬元以上的僅有幾家。據了解,月嫂作為一個家政工種,出現的歷史已經有十年以上,到目前卻仍沒有國家統一的職業資格鑒定標準。
沒有標準的市場自然魚龍混雜。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多數月嫂公司一間門面,一張桌子,一部電話就可以開張營業。絕大多數月嫂公司是中介性質,其名下的月嫂不僅不是固定員工,甚至同時在幾個月嫂公司掛名。值得注意的是,家政服務因為服務對象和服務場所的差異性,難以實現標準化,而且服務過程也不好監控。
在張路軍看來,我愛我妻將月嫂的日常工作流程分解成60多個標準化操作項目,這可以避免傳統預約制月嫂帶來的不確定性以及價格虛高。“2010年,5000元左右的月嫂已經非常不錯,但到2012年1萬元以上的月嫂已經司空見慣,月嫂的平均服務費已經達到了8000元左右。”
月嫂價格一路上漲的背后是巨大的母嬰市場需求。數據顯示,至2012年末,北京市總人口為2069.3萬人,2010年、2011年、2012年每年新生兒出生量分別為17萬、19萬、20萬。預計未來三年,平均年出生量在19萬。按15%的家庭需要月嫂、每個月嫂每年可服務8個家庭、每個合同7000元計算,北京市月嫂市場規模大概為2億元。
“小門臉式的家政月嫂店已經無法生存了,這個行業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大公司。”張路軍認為,行業的集中度在提升,同時,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的發展也為月嫂行業帶來了新的渠道機會。美國家政公司Care.com今年初成功上市融資1億美元,激勵了不少國內家政企業。Care.com成立于2007年,有家政服務需求的美國家庭可以在網站上搜尋保姆、保潔人員以及其他家政服務人員。Care.com目前擁有880萬名會員,他們按照每月、每季度或是按年度支付會員費,這樣才能搜尋家政服務提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