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亚洲在线小视频_国产成人在线电影_高清在线一区二区

|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貿易服務免費平臺
 
 
當前位置: 貿易谷 » 資訊 » 行業資訊 » 移動醫療是大趨勢 但時辰未到

移動醫療是大趨勢 但時辰未到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07-16 08:43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瀏覽次數:23
?  今年以來,戈壁合伙人朱璘就一直在關注軟件與硬件結合方面的機會,投了好幾家從硬件角度切入數據、提供方案來改善生活的企業,這其中包括為備孕婦女和兒童實時監測體溫的智能體溫計。他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對于一些涉及慢性病血糖、血壓或是記錄心跳、健身等體質數據的移動醫療項目他頗感興趣。對于這類項目,朱璘的想法是,“現在雖然商業模式不清楚,收入也不明晰,但沒有關系,只要有明顯趨勢性我們就會投。”

圖片來自網絡
 
  這是大部分投資人共同的想法。在經過前期的技術發展、手機等智能終端的普及,健康醫療行業成為了移動通信行業尋找到的又一個理想的結合體,而整個資本市場也正瞄準這個方向試圖吹起這個臺風口下一群想要飛起來的豬。
 
  中國醫藥物資協會發布的《2013中國醫藥互聯網發展報告》顯示,2013年中國移動醫療的市場規模達到了23.4億,較上一年增長25.8%。預計到2017年底,中國移動醫療市場規模將突破百億元,達到125.3億元。
 
  市場前景無疑進一步堅定了投資機構的信念,從去年開始,移動醫療投資熱情旋即上升。記者近日采訪了多家投資機構,幾乎所有的被訪投資人都表示移動醫療是其關注的一個重要投資方向。
 
  根據清科研究中心統計,從2010年至2014年3月份,移動醫療行業共發生投資事件58起,涉及企業33家,披露金額超過1億美元。
 
  表面的熱鬧
 
  現階段,移動醫療按照產品形態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以APP應用為主的各類在線服務,另一類則主打“軟件+硬件”的模式,硬件提供精確的數據監測,配套軟件則注重數據分析結果后的用戶體驗。前者以春雨掌上醫生、快速問醫生、5U家庭醫生、掌握健康等企業為代表,后者則主打人體指標監測產品,比如監測血糖的糖護士、監測血壓的康康血壓等企業。這兩類企業的背后均已有投資人站隊。
 
  企業被投資機構追、行業被資本追的情形似乎成為了外界對移動醫療行業一致的認識。然而,事實并非如理想中那么美好。華映資本中國副總裁楊俊彪告訴記者,移動醫療在國內是個全新的概念,而現階段在國外可借鑒的企業或是模式并不多,成熟項目稀少。
 
  在移動醫療領域觀望了許久的德豐杰龍脈基金管理合伙人李廣新也告訴記者,移動互聯網在某些行業的應用其實是一個跨界整合的手段,移動醫療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目前與移動醫療結合最多的就是可穿戴設備,這與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都有關系,但是所有的這些都要落地,并不是只要有線上資源就夠的。”為此,雖然看了許多項目,但德豐杰龍脈現尚無一個移動醫療領域的投資案例。
 
  “從去年到現在其實投資機構都沒有想清楚自己真正想要尋找的移動醫療的企業是什么樣的。”一位這段時間一直在做A輪融資的某移動醫療行業的創業者告訴記者,因為移動醫療橫跨了多個行業,包括醫療、健康管理、TMT,所以這段時間以來他接觸了各類投資機構,而每家幾乎都只是把移動醫療簡單地劃歸到單一行業來考慮。
 
  “我接觸最多的就是投TMT的機構,他們慣于用互聯網的心態來看移動醫療項目,要求快速增長是第一位。”上述創業者補充道,“因為我們還有硬件設備,所以在交流時投資人最擔心的就是我們是否會把所有的融資金額都花在硬件上,這與他們傳統的青睞投輕資產的互聯網公司的理念相悖。”
 
  此外,上述創業者還提到,在與投資人接觸的過程中,他們還擔心硬件產品面市后如何來吸引消費者。“他們會問用戶的留存率有多高,用戶活躍度是否會在幾個月之內就被消耗掉,用戶的獲取成本多少等等,甚至有建議我們要薄利多銷打下市場基礎。”
 
  探尋盈利模式
 
  現階段投資人對于移動醫療領域的概念仍處于模糊階段,投資顧慮重重,但這并非是其單方面的原因。
 
  “很多移動醫療企業至今尚未有較為成熟的盈利模式,如果投入的資金不能實現良性的回收,未來移動醫療將很難持續火熱下去。”投中研究院分析師李鑫分析道。
 
  在他看來,當前國內大多數的移動醫療企業仍然處于用戶積累的初級階段,比如現市場上較熱的消費型醫療概念設備,其大多集中于某些簡單數據的監測與記錄,如血壓與血糖等設備,對于數據缺乏深度挖掘,客戶之間的互動性差,而其他一些醫療互動平臺與社區,其盈利則主要通過轉嫁廣告費、中介費、增值服務和在線問診來實現。
 
  楊俊彪也向記者提到,大多數移動醫療企業還處于積累用戶打基礎階段,通過數據的采集和利用,將其盈利模式嫁接在廣告費、中介費、增值服務和在線問診等初期商業模式的探索階段。
 
  “現在的情況是移動醫療還未到行業爆發的階段,投資人都覺得這個方向是對的,但在具體如何來判斷上就有些拿捏不準,所以有不少機構采取觀望謹慎的態度,但也有財大氣粗的同行會盲目地砸錢,就怕跟前幾年的手游熱一樣,錯過了移動醫療的這一波。”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投資人向記者直言。
 
  雖然盈利模式尚未完全成熟,但從去年開始,還是有投資機構對該領域企業的投資規模從一開始的幾十萬美元躥升至千萬美元水平,而眼下單個硬件產品能融千萬美元的紀錄也讓不少同行在覺得看不懂的同時更難下手。
 
  但是眼下移動醫療領域一個顯著的趨勢是,先前主打軟件服務的企業在嘗試通過硬件尋找入口,而不少已有硬件基礎的企業則在尋找與數據嫁接的出口。
 
  “隨著可穿戴式技術的崛起,移動醫療的軟件和硬件結合將帶來市場的爆發式增長,與此同時,通過軟硬件的結合可以有效地幫助移動醫療企業尋找盈利模式。”李鑫認為,目前Epocrates、CardioNet、WellDoc、ZocDoc、Vocera等公司已在移動醫療領域取得了成功,未來移動醫療概念與可穿戴設備的有機結合將會成為新的投資爆發點。
分享與收藏:  資訊搜索  告訴好友  關閉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關鍵字:
 
推薦圖文
贊助商鏈接
推薦資訊
贊助商鏈接
 
站內信(0)     新對話(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