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2020年,質量目標:基本建成保障全面、功能完善、安全穩健、誠信規范,具有較強服務能力、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的現代保險服務業,努力由保險大國向保險強國轉變。保險成為政府、企業、居民風險管理和財富管理的基本手段,成為提高保障水平和保障質量的重要渠道,成為政府改進公共服務、加強社會管理的有效工具;
? ? ?數量目標:保險深度(保費收入/國內生產總值)達到5%,保險密度(保費收入/總人口)達到3500元/人。保險的社會“穩定器”和經濟“助推器”作用得到有效發揮。
? ? ?最新數據統計,2013年,我國保險密度1265.7元/人,保險深度是3.3%。
? ? ?支持政策:進一步發揮保險公司的機構投資者作用,為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長期穩定發展提供有力支持。允許專業保險資產管理機構設立夾層基金、并購基金、不動產基金等私募基金。穩步推進保險公司設立基金管理公司試點。探索保險機構投資、發起資產證券化產品。探索發展債券信用保險。積極培育另類投資市場。
? ? ?鼓勵政府通過多種方式購買保險服務。適時開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落實農業保險稅收優惠政策。
? ? ?昨日,中國政府網全文刊發了《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29號)(以下簡稱《意見》),業內稱之為保險業新版“國十條”。發展目標包括質量和數量。
? ? ?質量目標:到2020年,基本建成保障全面、功能完善、安全穩健、誠信規范,具有較強服務能力、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的現代保險服務業,努力由保險大國向保險強國轉變。保險成為政府、企業、居民風險管理和財富管理的基本手段,成為提高保障水平和保障質量的重要渠道,成為政府改進公共服務、加強社會管理的有效工具。
? ? ?數量目標:保險深度(保費收入/國內生產總值)達到5%,保險密度(保費收入/總人口)達到3500元/人。保險的社會“穩定器”和經濟“助推器”作用得到有效發揮。
? ? ?最新數據統計,2013年我國保險密度1265.7元/人;2013年保險深度是3.3%。
? ? ?正如保監會主席項俊波曾表示,未來10-20年,將是保險行業發展黃金期。我國保險市場有望實現保費收入躋身世界前兩位,保險業綜合影響力將達到發達國家水平。
? ? ?超9萬億總資產的中國保險業今后較長一段時期發展的總體要求、重點任務和政策措施有了清晰的藍圖。
? ? ?發展:保險發展疊加國家轉型
? ? ?新版“國十條”是對國務院常務會議精神的全方位落實,包括加快發展小微企業信用保險和貸款保證保險;積極發展個人消費貸款保證保險;積極發展文化產業保險、物流保險,探索演藝、會展責任險等新興保險業務等
? ? ?保監會主席項俊波曾告訴全行業,《意見》是保險業改革發展的最大政策紅利,要切實將政策用足、用好、用實。
? ? ?與2006版“國十條”不同,此次新版“國十條”內容非常細化,甚至到具體險種。
? ? ?南開大學教授朱銘來認為,此前國務院常務會議定調了保險業發展的大的方向,而新版“國十條”是對7月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的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全方位落實。包括加快發展小微企業信用保險和貸款保證保險;積極發展個人消費貸款保證保險;積極發展文化產業保險、物流保險,探索演藝、會展責任險等新興保險業務等等。
? ? ?不僅如此,從細致的險種發展上,也可以看出國家轉型升級的方向,兩者是高度一致的。目前我國經濟三期疊加壓力增大,轉型升級迫在眉睫。如果說以前是保險需要政府支持,那么,現在是政府真的很需要保險給予正能量,替政府分憂。
? ? ?正如新版“國十條”表述的:要立足于服務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把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放在經濟社會工作整體布局中統籌考慮,以滿足社會日益增長的多元化保險服務需求為出發點,以完善保險經濟補償機制、強化風險管理核心功能和提高保險資金配置效率為方向,改革創新、擴大開放、健全市場、優化環境、完善政策,建設有市場競爭力、富有創造力和充滿活力的現代保險服務業,使現代保險服務業成為完善金融體系的支柱力量、改善民生保障的有力支撐、創新社會管理的有效機制、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高效引擎和轉變政府職能的重要抓手。
? ? ?可以說,新版“國十條”提出了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全新理念?!兑庖姟访鞔_,對商業化運作的保險業務,要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對具有社會公益性、關系國計民生的保險業務,要創造低成本的政策環境,給予必要的扶持;對服務經濟提質增效升級具有前瞻性、目前基礎薄弱的保險業務,要更好地發揮政府在創新、試點、推廣等方面的引導作用。這是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在保險業的具體體現。明確了現代保險服務業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的定位。保險是現代經濟的重要產業和風險管理的基本手段,是社會文明進步、經濟發達程度、社會治理能力的重要標志。在我國產業結構升級、發揮市場配置資源決定性作用的大背景下,保險業的定位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 ?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偉大構想。發揮保險業市場化的優勢,更好地服務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保險業面臨的新課題。新版“國十條”的發布,重新明確了現代保險服務業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的定位,指出“保險是現代經濟的重要產業和風險管理的基本手段,是社會文明進步、經濟發達程度、社會治理能力的重要標志”。把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放在經濟社會工作整體布局中統籌考慮,將其作為“基本手段”與“重要標志”,這意味著,保險業的健康成長,將為經濟社會的穩定和健康發展提供重要保障。
? ? ?改革:規范保險公司并購重組
? ? ?新版“國十條”明確,深入推進保險市場準入、退出機制改革。加快完善保險市場體系,支持設立區域性和專業性保險公司,發展信用保險專業機構。規范保險公司并購重組
? ? ?改革是行業發展最大紅利,新版“國十條”明確了相關路徑。包括,要深化保險行業改革。加快建立現代保險企業制度,完善保險公司治理結構。全面深化壽險費率市場化改革,穩步開展商業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深入推進保險市場準入、退出機制改革。加快完善保險市場體系,支持設立區域性和專業性保險公司,發展信用保險專業機構。規范保險公司并購重組。
? ? ?同時,要切實增強保險業自主創新能力,積極培育新的業務增長點。支持保險公司積極運用網絡、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促進保險業銷售渠道和服務模式創新。大力推進條款通俗化和服務標準化,鼓勵保險公司提供個性化、定制化產品服務,減少同質低效競爭。推動保險公司轉變發展方式,提高服務質量,努力降低經營成本,提供質優價廉、誠信規范的保險產品和服務。
? ? ?新版“國十條”首次提及再保險市場。明確“要增加再保險市場主體。發展區域性再保險中心”,“強化再保險對我國海外企業的支持保障功能,提升我國在全球再保險市場的定價權、話語權”。
? ? ?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都對保險工作做了重要論述。新版“國十條”是落實中央經濟社會發展整體戰略的一個重要舉措。發展與現代經濟社會要求相適應的現代保險服務業,更好地服務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民生保障和社會治理。要深刻領會保險業服務經濟社會全局的歷史責任。時代發展要求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保險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承擔著更大的責任,每一位保險從業人員都要有這種歷史責任感。
? ? ?投資:允許設立私募基金
? ? ?新版“國十條”首次明晰險資可涉足投資領域,鼓勵設立不動產、基礎設施、養老等專業保險資產管理機構,允許專業保險資產管理機構設立夾層基金、并購基金、不動產基金等私募基金
? ? ?“使現代保險服務業成為完善金融體系的支柱力量,新版‘國十條’這句話值得深思。”朱銘來表示。
? ? ?新版“國十條”細膩到險資投資的具體品種,投資范圍幾乎無所不能。保險資金不僅可以設立公募基金公司,也可以涉足私募領域,以及另類投資市場等,目的是“促進保險市場與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協調發展”。
? ? ?與2006年版保險“國十條”中“鼓勵保險資金直接或間接投資資本市場、逐步提高投資比例”相比,新版“國十條”為險資在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的發展,提供了全新空間??梢哉f,這是把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放在經濟社會工作整體布局中統籌考慮的結果。要建設有市場競爭力、富有創造力和充滿活力的現代保險服務業,就要使現代保險服務業成為健全金融體系的支柱力量。
? ? ?新版“國十條”首次明晰險資可涉足投資領域:要進一步發揮保險公司的機構投資者作用,為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長期穩定發展提供有力支持。鼓勵設立不動產、基礎設施、養老等專業保險資產管理機構,允許專業保險資產管理機構設立夾層基金、并購基金、不動產基金等私募基金。穩步推進保險公司設立基金管理公司試點。探索保險機構投資、發起資產證券化產品。探索發展債券信用保險。積極培育另類投資市場。
? ? ?在我國金融業,銀行一直占據優勢地位。但是在美國等發達國家,保險業的地位卻舉足輕重。其增加值在金融業占比是33%,占GDP的比例是2.8%,美國的保險加養老資金總額達17.6萬億美元。
? ? ?新版“國十條”明確,要充分發揮保險資金長期投資的獨特優勢。在保證安全性、收益性前提下,創新保險資金運用方式,提高保險資金配置效率。鼓勵保險資金利用債權投資計劃、股權投資計劃等方式,支持重大基礎設施、棚戶區改造、城鎮化建設等民生工程和國家重大工程。鼓勵保險公司通過投資企業股權、債權、基金、資產支持計劃等多種形式,在合理管控風險的前提下,為科技型企業、小微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發展提供資金支持。研究制定保險資金投資創業投資基金相關政策。
? ? ?開放:加快發展境外投資保險
? ? ?新版“國十條”鼓勵中資保險公司嘗試多形式、多渠道“走出去”,為我國海外企業提供風險保障。支持中資保險公司通過國際資本市場籌集資金,多種渠道進入海外市場。努力擴大保險服務出口。引導外資保險公司將先進經驗和技術植入中國市場
? ? ?保險服務業發展離不開我國經濟發展大局,在全球資本不斷融合的環境下,保險資金走出去成為必然,開放的力度也會更大。
? ? ?新版“國十條”明確,支持符合條件的保險公司在境內外上市。
? ? ?近期市場傳聞中再集團和泰康人壽明年計劃赴港上市,顯示出險資積極涉足海外資本市場的決心和信心。
? ? ?新版“國十條”要求,要推動保險市場進一步對內對外開放,實現“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結合,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鼓勵中資保險公司嘗試多形式、多渠道“走出去”,為我國海外企業提供風險保障。支持中資保險公司通過國際資本市場籌集資金,多種渠道進入海外市場。努力擴大保險服務出口。引導外資保險公司將先進經驗和技術植入中國市場。
? ? ?在加大力度支持保險企業“走出去”方面,要“加快發展境外投資保險,以能源礦產、基礎設施、高新技術和先進制造業、農業、林業等為重點支持領域,創新保險品種,擴大承保范圍。穩步放開短期出口信用保險市場,進一步增加市場經營主體。積極發展航運保險。拓展保險資金境外投資范圍”。
? ? ?顯然,保險服務業不僅要做大國內市場,還得積極參與境外市場。近期險資在境外投資躍躍欲試,包括中國平安去年7月買下倫敦金融城的標志性建筑勞合社大樓后,中國人壽今年擬在倫敦花費7.8億英鎊購買當地地標的行為,說明險資已經嘗試性地往外走。
? ? ?“未來這樣并購案例和故事還會更多更頻繁。”朱銘來告訴記者。
? ? ?政策:健康養老受益最大
? ? ?新版“國十條”清楚寫道,要“加強養老產業和健康服務業用地保障”,這對于積極參與養老健康產業的險資而言,無疑是錦上添花
? ? ?稅優是各方關注的重點。 新版“國十條”排序是:完善健康保險有關稅收政策。適時開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落實和完善企業為職工支付的補充養老保險費和補充醫療保險費有關企業所得稅政策。落實農業保險稅收優惠政策。結合完善企業研發費用所得稅加計扣除政策,統籌研究科技研發保險費用支出稅前扣除政策問題。
? ? ?“我認為健康保險稅收政策會早于個稅遞延,如果進展順利,應該在今年底明年初,健康險稅收優惠上會落地。”朱銘來表示。
? ? ?除了健康產業外,養老產業也受惠頗多。
? ? ?新版“國十條”清楚寫道,要“加強養老產業和健康服務業用地保障”,這對于積極參與養老健康產業的險資而言,無疑是錦上添花。
? ? ?如:各級人民政府要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中統籌考慮養老產業、健康服務業發展需要,擴大養老服務設施、健康服務業用地供給,優先保障供應。加強對養老、健康服務設施用地監管,嚴禁改變土地用途。鼓勵符合條件的保險機構等投資興辦養老產業和健康服務業機構。
? ? ?政策要最終落地,還需要各地各部門積極落實。
? ? ?對此,國務院在新版“國十條”在結尾處專門寫道:“各地區、各部門要充分認識加快現代保險服務業發展的重要意義,把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作為促進經濟轉型、轉變政府職能、帶動擴大就業、完善社會治理、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加強溝通協調,形成工作合力。有關部門要根據本意見要求,按照職責分工抓緊制定相關配套措施,確保各項政策落實到位。省級人民政府要結合實際制訂具體方案,促進本地區現代保險服務業有序健康發展。”
? ? ?專家認為,這意味著各個部門和各省區市會相繼出臺有關具體方案,落地新版“國十條”。
? ? ?亮點:納入災害事故防范救助體系
? ? ?新版“國十條”將商業保險建成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支柱,將保險納入災害事故防范救助體系,通過保險推進產業升級,運用保險機制創新公共服務,深化保險業改革開放
? ? ?云南魯甸地震救災工作仍在緊張進行。為幫助災區恢復重建,保險業在加快速度理賠的同時,向災區的捐贈也在不斷增加,保險業災區捐款已增至3800萬元。但與此相比較真正賠付的數額卻很少。
? ? ?上述情況重復了包括汶川大地震等在內的大災難后,各方出錢出力合力賑災的景象。從另一方面也突顯了保險業的尷尬。
? ? ?“將保險納入災害事故防范救助體系,這句話很有分量。”朱銘來表示。
? ? ?新版“國十條”明確,要圍繞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制度建設為基礎,以商業保險為平臺,以多層次風險分擔為保障,建立巨災保險制度。研究建立巨災保險基金、巨災再保險等制度,逐步形成財政支持下的多層次巨災風險分散機制。鼓勵各地根據風險特點,探索對臺風、地震、滑坡、泥石流、洪水、森林火災等災害的有效保障模式。制定巨災保險法規。建立核保險巨災責任準備金制度。建立巨災風險管理數據庫。
? ? ?顯然,有效保險保障制度的建立,將改變保險目前僅是災后賠付的現狀,今后可以發揮保險的精算內涵,將風險防控端口前移,減緩災難帶給百姓和國家的苦難和損失。
? ? ?保險專家庹國柱表示,新版“國十條”將商業保險建成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支柱,將保險納入災害事故防范救助體系,通過保險推進產業升級,運用保險機制創新公共服務,深化保險業改革開放。落實這些戰略舉措,必將進一步推進保險業持續健康發展。
? ? ?值得關注的是,新版“國十條”支持鼓勵政府通過多種方式購買保險服務,且明確“對于具有較強公益性,但市場化運作無法實現盈虧平衡的保險服務,可以由政府給予一定支持”。這對于試點的醫療保險等險種的積極推進,給了把尚方寶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