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亚洲在线小视频_国产成人在线电影_高清在线一区二区

|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貿易服務免費平臺
 
 
當前位置: 貿易谷 » 資訊 » 行業資訊 » P2P行業監管路在何方

P2P行業監管路在何方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09-07 07:08  來源:東方財富網   瀏覽次數:17

?近兩年,我國的互聯網金融創新為金融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P2P業務的發展尤為迅速,不過很多風險也在逐步暴露,阿里集團副總裁胡曉明甚至斷言,未來12-18個月大量P2P機構將面臨生存危機。例如,平臺跑路事件頻繁發生,據報道,P2P平臺從上線運營到跑路的最快紀錄是一天;P2P平臺的壞賬陰霾也不時襲來,即使老牌P2P機構紅嶺創投近期也爆出“史上最大”的1億壞賬。因此,各方亟盼P2P監管規則出臺。近期,銀監會提出針對P2P行業監管的五大“底線”——明定位、不碰錢、有門檻、重透明、強自律,引發行業熱議。

???? 在監管規則尚未出臺之際,P2P市場人士對可能的監管方向有何預期?P2P機構該如何夯實自身實力、有效管控風險?P2P行業的自律能起到什么作用?國資的進入對P2P行業的發展將產生何種影響?為回答以上問題,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了上海新金融研究院(SFI)理事、宜信公司創始人、CEO唐寧、點融網聯合創始人、CEO郭宇航,網信金融集團CEO盛佳,是為21世紀“北京圓桌”第421期,以饗讀者。(王乾箏)

???? P2P平臺:技術、資金缺一不可

???? 《21世紀》:自去年以來,多家P2P機構出現了經營不善、內部整改甚至跑路等問題。P2P機構在經營過程中會面臨很多風險因素,打鐵尚需自身硬,您認為P2P機構需要什么樣的資質?

???? 郭宇航:經營機構面臨的風險因素非常多,因此總的來說它本身必須具備一些扎實的條件,才可以考慮去從事P2P行業。首先,必須要有很強的技術團隊,因為P2P整個交易涉及到的是海量投資人的點對點、多點對多點的交易的集合,所以它就相當于一個小型的納斯達克交易所。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足夠的技術力量支撐,保證整個平臺的交易順暢,是沒有辦法做好P2P的。所以,一個強大的技術團隊必不可缺。其次,沒有一定的資金支持很難做好P2P。不做資金池和利差模式,盈利會延后。我們平臺目前尚未盈利,而且隨著業務增長,成本還在上升。所以,前期的資金如果不夠,它就容易發生資金鏈斷裂,難以為繼。排名前十位P2P公司多數都獲得了美元融資,畢竟這個行業對資本的需求很高。最后,需要成熟的風控團隊和謹慎敬畏的心態。風控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由于P2P在小微金融服務上有一些模式上的突破,風險系數比銀行模式具有更多的不確定性,過快過猛發展,單純追求業務規模的增長,容易迅速累積風險。所以,小步快走,謹慎試錯是新型P2P平臺應有的敬畏態度。任何創新都是有風險的。

???? 唐寧:如果是一個剛剛起步不久的機構,沒有很成熟的風控團隊、技術團隊、運營團隊,那面臨的風險因素還是挺多的。對于動機純正、一心一意希望開創一番事業的P2P機構來講,早期會相對艱難,因為理性的市場一開始不會過多關注他們,關注和信任需要慢慢建立;團隊建設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步步去招募、磨合、培訓;信用體系也需要一段時間的積累。這樣的機構應該特別善于利用既有的一些資源,少走一些彎路,例如通過與其他機構的數據交換去識別行業黑名單。

???? 另外,市場上也有一些提供P2P反欺詐技術的機構,我覺得新進的機構可以利用這樣的資源。除此之外,P2P平臺要把安身立命的企業文化搞得非常“正”,吸引人才,因為真正的人才不止需要高薪,更需要合適的舞臺。

???? 盛佳:對P2P平臺資質的判斷,首先要看在出現不良貸款時,P2P平臺是不是有足夠的流動性能夠確保對投資人的支付,還要看平臺有沒有對投資人進行充分的風險揭示,最后,平臺要把所有風控措施都盡可能的披露出來。

???? 因為P2P平臺是信息中介,所以需要到一定規模才能持續運營下去,而且平臺要應對大的經濟周期這種外部風險。所以,雖然現在參與P2P的機構很多,但是我相信未來會勝出為數不多的幾家,這幾家需要有一些品牌影響力,有相對忠實的用戶群,也有一定的資金實力。行業發展到一定程度的話,對于平臺自身的能力要求會越來越高。

???? “跑路”并非P2P的商標

???? 《21世紀》:據統計,自去年以來有百余家P2P平臺跑路,其中最快的從上線到跑路只用了不到一天時間,對行業的聲譽造成了損害。在P2P的日常經營中,借款人跑路也時有發生。您怎樣看待這些現象?

???? 郭宇航:跑路不是P2P的專利。首先,每個行業都會有經營不善的公司,我們大型國有企業倒閉的比比皆是;鋼貿領域跑路的也很多;連理發店都有跑路的,客戶購買理發店幾千塊錢的卡,幾個月后人去樓空,這些事情大家也已見怪不怪。其次,現在1000多家P2P跑100多家,10%左右的倒閉比例,我覺得在一個新興行業里面是很正常的。再次,很多所謂的P2P平臺,沒有做過一筆真實的在線交易,從上線第一天就是虛構借款人、虛構債權,其行為構成詐騙,跟P2P沒有一點關系。所以,不代表P2P就必然和跑路聯系在一起,面對新生業態,由于陌生而懷疑,由懷疑而恐懼,從而扭曲,導致部分負面信息被放大。我希望大家更多的關注那些經營規范的企業,多嘗試一下P2P小額投資,獲得直觀經驗。

???? 盛佳:解決P2P借款人跑路這個問題的核心,在于P2P平臺找到優質的借款人,這也是平臺的核心競爭力。在平臺最開始搜集、發掘這些借款人的時候,需要考慮充分的信息,這包括平臺在開始的時候就預想未來的催收或者代償的措施。借款人跑路或者是逾期沒有償還,有的時候是還款能力問題,但是很多情況下是還款意愿的問題,這就考驗P2P平臺是否有足夠的催收或者使其償還的能力和手段。當然,不同行業的借款人的做法不一樣,因此P2P平臺需要針對借款人所處的行業、企業規模、個人資信情況等具體分析。這在很大程度上賴于金融團隊,即P2P線下的風控團隊或者業務團隊,如果團隊經驗比較豐富,在行業有很多實際操作經驗,甚至也經歷過一些風險的發生,團隊的經驗加上系統化的風控條例,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減少和防止風險的發生。

???? 唐寧:跑路的絕大多數P2P機構就沒有準備把這個事做好。作為出借者、理財者來講,其實會有很多方法識別一個平臺的優劣。比如很多網站、討論區有不少的討論,有些建議挺有道理。就像消費者選擇地理位置靠近的兩個餐館,一個餐館門可羅雀,另外一個人滿為患,消費者的選擇就會很明顯,這是常識;再如那些三甲大醫院的客流量遠超社區醫院。我覺得類似的常識會很有幫助,借款人在選擇P2P平臺時也應考慮平臺的運營歷史、交易額、網站及機構負責人、高管團隊的背景等因素。這種“家庭作業”需要盡職去做。基本的工作做了之后,絕大部分問題理財者都能發覺。反而是急功近利、頭腦發熱、被一些所謂的高額回報所驅使的投資者很可能會上當受騙。但是,據我了解,投資者群體在越來越成熟。如果有這方面的監管的硬性門檻,要求從業人員的備案、審核或展示,我覺得會非常有幫助。

???? 合理的準入門檻有利于行業健康發展

???? 《21世紀》:最近,銀監會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今后的監管規則會強調門檻。有觀點認為如果門檻設得太高的話,可能會殺死一些企業。您有什么看法?

???? 唐寧:這個市場的力量其實是非常強大的,在行業的發展過程中投資人獲得了很多經驗教訓,而且服務于行業的咨詢機構也在逐漸壯大,提供了很多建議。我覺得現在市場也在清除一些害群之馬,所以,整體上來講,無論是市場的手,還是監管的手,大家一起會讓這個行業分清良莠。從監管的角度來講,還是希望能夠把行業的最佳實踐固化下來,支持鼓勵行業的長期健康規范發展。從這種意義上講,其實現有的運作正規、歷史較長、被市場驗證了的模式、機構,應該是監管支持的對象。而一些運營不善的機構,特別是還有一些從意愿上就把P2P作為欺詐手段、非法集資的機構,肯定會在這個監管細則出臺之后,更難有生存的可能。

???? 準入門檻非常必要。在中國數據缺失、信用體系建設較為落后的情況之下做P2P,就勢必要求要有基本的風控流程、體系、人才團隊。建這樣的團隊、流程本身就不可能是一個低成本的事情。既然要有這樣的成本,那這個組織無論是從注冊資本還是相關從業人員的背景等等,就要有一個基本的要求。所以我覺得這樣基本的要求是非常合理的,達不到這樣基本要求的機構是不能從事相關的業務的。我覺得這個完全跟阻礙創新沒有關系。

???? 盛佳:我是非常贊同應該設定一個門檻。并不是因為我們已經在做這個事情,就不想讓別人來做,從業者目前做得比較好的都不會這樣想。設定這個門檻是為了防止這個行業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當前也確實看到很多資本都開始試水互聯網金融、進軍P2P,但我并不認為P2P是一個可以盲目進入的行業。我認為門檻應該對P2P平臺的業務范圍(比如一定做的是金融相關的業務)、團隊的金融經驗、技術積累、線上所涉及交易的資金安全、機房的安全等一系列內容作出明確要求,只有達到這些要求的才可以去開展業務,這才是對投資人比較負責任的態度。否則的話,隨意買一套代碼、搭建一個網站,就開始進行交易,出問題的概率是100%,只是時間問題。所以,我覺得監管層設定一定的門檻,規范整個行業的運營,這對于規范運作的公司沒有什么影響,更重要的是為了讓那些不滿足條件的機構出局。

???? 郭宇航:P2P公司發展到現在,我覺得已經過了最初期粗放式的發展階段。就如同以前的第三方支付一樣,可能從事的企業很多,但是一旦監管出臺之后,整個行業的發展就會得到規范,但在第三方支付的監管過程中也扼殺了不少金融創新。因此監管應該參考以前的經驗,做到適度監管。設立準入門檻是必須的,比如P2P的創始人團隊、高管團隊、自有資金、完整的信息披露、基本技術平臺的驗收、必須不斷向監管部門報備等,這些都是有利、健康的監管方式。但是如果用非常嚴苛、僵化的方式來監管,過早地限定P2P的發展方式,這將不利于創新,尤其是在新興行業的初期模式和商業走向都不確定的情況下。

???? 去擔保化理應成為監管方向

???? 《21世紀》:今后可能的監管角度是去擔保化,即平臺自身不得為投資者提供擔保。您在這方面有何看法?

???? 唐寧:其實我們是非常認同這樣的一個去擔保化的,因為P2P的本質是以平臺促成交易,并提供一定的信用管理的服務,最終是由出借人、理財者根據借款人的基本情況,根據信用、風險、收益的組合去進行選擇。來到中國之后,也有一定的本地化的嘗試,當然,從大方向上來講,我們覺得這樣的本地化、創新嘗試還都是可取的。我們在多年的實踐之中發現,基本上所有的業務都是按照P2P的實質模式去操作。我們有還款風險金的機制,即平臺把一部分收入作為和出借人共擔風險的第一道防線。如果還款風險金不能夠去覆蓋風險,最終還是由出借人去承擔。出借人承擔風險的模式也有非常突出的P2P模式痕跡:理財者把資金小額分散地借給很多人,按照現在的這種P2P平臺上促成的利息回報,利率超過10%,如果有10%的借款人不還款,90%的借款人還款,其實出借人也會收獲一個比不賠不賺更好一些的回報。

???? 發達國家是沒有還款風險金這樣一個機制的,而在中國,作為P2P本地化過程中的創新,我們跟出借人、理財者共擔風險,承擔第一道風險防線,這其實體現了平臺的責任。但是如果采用擔保的方式,反而不鼓勵出借人去審核借款人的質量和平臺的質量。所以,我覺得監管這樣的強調也是合理的。

???? 郭宇航:我覺得這個大方向沒錯,去擔保化不代表去責任化。去擔保可能意味著平臺因為資金實力有限,不能做任何剛性兌付的承諾,但是P2P平臺必須承擔披露真實信息的責任,所以平臺必須要保證網站上發布的信息是經過核實、認真嚴肅的,而不是隨意發布的,這對投資人也是一個保護。某些網貸平臺的過度、虛假宣傳,這是一種不正當的競爭。根據廣告法、工商總局的查處條例相關部門都可以進行查處。

???? 盛佳:我覺得對于平臺來說,本來就不應該對投資人進行擔保,平臺是信息中介,不應該承擔擔保的責任和義務。從我自身的角度來說,平臺一開始就不承擔擔保責任,平臺更多的是撮合的場所,我覺得這個方向也沒有問題,就是平臺應該做好該做的信息中介、交易,然后制定一些流程,包括一些市場引流這方面的作用。

???? 應重視P2P行業自律體系

???? 《21世紀》:在監管細則沒有出臺的情況下,P2P行業已經開始行業自律體系的建設。您如何看待行業自律體系的作用?

???? 唐寧:在過去八年多的時間里面,我們非常積極地投入行業的終端建設、行業的規范發展,我們也積極參與各種的協會組織。類似這樣的舉措,初衷都是好的,但在實踐過程中來看,也會面臨不少的挑戰。例如,這樣的相關機構都是競合關系,如何能夠處理好這樣的競合關系?如何能夠把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機構的訴求撮合到一起?我覺得在競合關系之下去做一些行業的協會組織,還是有很多挑戰的。但是,在過往也有非常多的突破。現在行業之中的權威機構就是支付清算協會下屬的互聯網金融專業委員會,這也是由央行領導下的組織,而且其會員也都經過了非常嚴格的遴選,代表了行業的普遍性。我覺得在這樣的平臺之上去做這種行業的發展與規范的討論,效果是非常好的。

???? 郭宇航:我覺得在監管沒有落地之前行業自律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措施,這是集體發出的正面聲音,引導監管層、投資人去認識這個行業,是一個積極的信號。英國就是靠行業自律監管發展到那么多年,一直到今年才慢慢有政府介入的。所以,我覺得在政府觀望和研究行業的過程中,監管辦法沒有出臺的時候,行業自律是一個現實可行的辦法。

???? 盛佳:我覺得從監管的角度來說,一個監管條例的出臺是比較謹慎的,所以在正式監管條例出臺之前,形成某些行業自律,讓從業者特別是行業內做得比較好的、有影響力的企業,共同來維護這個行業發展,給這個行業的發展建立一個相對比較健康的環境,非常重要。實際上我們跟同行進行交流的時候,大家對所謂的亂象、平臺的責任、業務邊界等問題都有一些共識。我看到各地,包括上海等地方都有一些行業自律,我們也在積極參與當中。

???? “國家隊”對民營P2P的影響微乎其微

???? 《21世紀》:當前不僅一些民營資本涌入互聯網金融領域,一些國有資本也在成立地方性的互聯網金融平臺,有些媒體戲稱他們為“國家隊”,您怎么看待這些國字號背景的P2P平臺?它們會不會對民營資本的P2P公司造成沖擊?

???? 郭宇航:首先P2P行業已經夠大,是幾萬億的市場,而現在最大的國有P2P平臺也就是幾十億的規模。“國家隊”對P2P行業的份額影響微乎其微。在互聯網行業,我沒有看到哪個“國家隊”有成功的案例。所以,我覺得不用太擔心。當然,一開始“國家隊”在公信力、資金安全等方面,有利于培養投資者的信心,對整個行業有積極作用。但是,從長期來看,除了銀行系P2P,我相信最終勝出的一定還是民營資本。

???? 盛佳:一方面,互聯網金融首先它還是金融,所以金融機構或者是有豐富金融經驗的公司來投身互聯網金融這個浪潮當中,完全不過分,因為他們有他們的經驗和資源。另一方面,所謂的“國家隊”專業選手的入場,會讓這個行業的專業程度提高。但是這對于民營的或者創業型的互聯網金融企業不會有太大沖擊,因為這個行業太大了。所以目前來看,不管一些所謂“國家隊”進不進來,這個行業本身的發展趨勢不會變:原來那些不太合格的會被淘汰,做得好的平臺會越做越大。“國家隊”的進場可能某種程度上會加速行業洗牌的進程,但是從整個大的趨勢來看,我不認為“國家隊”的進場會讓已有的做得相對比較好的這些企業面臨生存危機或者是面臨多大競爭,因為這個空間確實還是比較大的。

???? 唐寧:現在我感覺無論是P2P還是更為廣義的金融領域,都是整個國家大的宏觀經濟形勢改革的一個組成部分,這個大的方向還是非常明確的。所以,我覺得一定是百花齊放,并不應該說這個市場之中就不能有所謂的“國家隊”,為什么不讓人家做呢?這個也不對。不同的機構可以有不同的思路,分別對應不同的目標人群,這個市場的容量和前景足夠大,市場的細分可以適應各個公司的特點和比較優勢。但是,也并不是說什么背景就會有什么樣的獨有優勢。P2P行業的門檻很高,所以資本也要在進入的時候評估一下自己的能力。

???? P2P“新玩法”前景不被看好

???? 《21世紀》:近期有P2P機構出現了“新玩法”,不僅做網絡貸款,還將股票、期貨的配資業務也搬到了線上,幫助投資者擴大實際操作的資金,您怎樣看待這種模式?

???? 盛佳:我具體不了解這個業務,因為沒有做這方面。P2P實際上服務的是那些因為門檻限制或者產品限制,使得銀行不能服務到的小微企業和個人。從這個角度來說,這個“新玩法”可能有一點點脫離這個事情的本意,因為這種新出現的業務的目的并不是通過互聯網募資,來服務傳統金融不太能覆蓋的小企業和個人。

???? 唐寧:如果融資用于這種股票、期貨等,似乎就不是P2P了。當然,這些平臺為理財者人群提供更多的產品和服務,我覺得這個也都可以理解。客戶有更多的需求,這應該是一個機遇。但問題是類似的機遇并不在少數,作為機構,需要客觀衡量自身的能力與人才儲備以及對于新業務的洞察力,而不是急功近利、高估自己。其實對于后進的機構來講,P2P行業的挑戰是相當大的,還有很多要做的事,第一步,你先得把本職做好。

???? 郭宇航:我認為P2P行業正確的發展方向應該是扶持實業、扶持小微,去做資本市場融資我個人不鼓勵,但由于小微放款的用途難以監控,很難杜絕。
 

分享與收藏:  資訊搜索  告訴好友  關閉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關鍵字:
 
推薦圖文
贊助商鏈接
推薦資訊
贊助商鏈接
 
站內信(0)     新對話(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