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去浙江省走走,發現無論是紡織,抑或家具,或者管業,還是珍珠等傳統行業,日子都不是特別好過;但是同時發現當地基于互聯網的電商、有機農業、旅游業等服務業則發展非常迅速。當地一個傳統行業企業負責人和小編說,必須轉型了,不轉型就喝西北風了;并且表示不僅僅是他,必須立即轉型是當地幾乎所有傳統行業人的共識。是的,不僅僅是浙江,縱觀整個中國,服務業時代已經來臨,經濟轉型不是勢在必行,而是已經在前行的高速路上了。今天推出這篇文章,就是探討這一史無前例的、大規模的經濟發展模式的轉型。(孫小林)
? ? ?位于北京市昌平區的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有點冷清。一些展廳見不到買車者,只有三五成群的工作人員抽著煙。
? ? ?這是從2011年北京實施汽車限購后汽車銷售放慢的一個縮影。今年8月北京新車銷售3.77萬輛,比去年同期下降16.59%,前8月則同比下降了5.29%。
? ? ?“北京市場不好做!”一家外資品牌專柜銷售經理周國才說,“現在差不多轉做外地批發了,一個上午批了4臺。”
? ? ?不過,北京之外的汽車銷售市場也未必就很好。
? ? ?根據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數字,9月全國汽車產銷分別為200.70萬輛和198.36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4.2%和2.5%,這是多年以來較少見的個位數增長。
? ? ?此前中國7、8月全國汽車銷量增速分別為6.71%、4.04%,反映出汽車行業增速放慢的態勢。
? ? ?截至目前中國每1000人汽車保有量只有100輛左右,與發達國家數百輛的情況不可同日而語。不過中國汽車產銷達到世界第一后,其增速放慢,這背后有何含義?
? ? ?在一些學者看來,這表示中國經濟大轉型的信號已經發生。中國社科院經濟所經濟增長理論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劉霞輝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中國經濟從高速過渡到中高速的拐點已經來臨,整個工業領域,因為勞動力總量減少,傳統產業的成本優勢將逐步消失。
? ? ?其進一步指出,伴隨著人口總量也將下降,工業、房地產行業相對過剩時代正在來到,未來像鋼鐵、鞋業、服裝等行業或將逐步萎縮。中國未來工業產值比重將不斷下降,主要保留一些優勢部分,經濟主要以服務業帶動為主。“勞動力成本提升后,服務業可以轉嫁成本,帶動就業。美國80%經濟比重是服務業,就業比重達到85%,中國也會慢慢這樣。”他說。
? ? ?行業現狀冷熱不均
? ? ?比如工業增速大幅放慢,但農業、服務業形勢良好;出口反映的外需不好,但是內需反映的消費卻不錯。
? ? ?21世紀經濟報道獲悉,今年以來中國不同領域的經濟數據出現了冷熱不均,甚至相差較大的情況。
? ? ?比如工業增速大幅放慢,但農業、服務業形勢良好;出口反映的外需不好,但是內需反映的消費卻不錯。
? ? ?與此同時,8月規模以上工業增速為6.9%,從單月來看,這是2008年12月之后的新低(不考慮存在季節性因素的1月),不過9月規模以上工業增速有所回升。1-8月規模以上工業增速為8.5%,低于全年9.5%的目標。
? ? ?不過,服務業卻發展良好。8月份,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3.6%,比上月提高0.4個百分點,非制造業業務活動預期指數處在61.2%的高位景氣區間。1-8月份,全國新登記注冊企業233萬戶,增長55.4%。其中服務業企業數量占比達到78.5%,高新技術、文化娛樂及科學技術服務業等行業新登記注冊企業保持高速增長。
? ? ?2014年1-9月出口額增速以美元計價,增速僅僅為5.1%,相比2012、2013年的7.9%、7%增速,已經呈現持續下降的態勢。2011年時,商務部測算中國出口貨物占世界比重已經達到10%以上。有統計報告認為,當一國貿易額占到世界10%以上,就開始出現對外貿易占全球比重難以再大幅回升的情況。這種情況,在中國也被言中。
? ? ?而這種冷暖不一的情況,在單個領域也存在。比如在整個投資增速放慢時,鋼鐵、水泥等過剩行業發展較慢,但是鐵路投資、環保等投資保持高位。官方數據顯示,一季度鐵路運輸業,水利、環保、公共設施道路業投資增速分別達到15.9%、24.6%,今年1-8月則分別達到20.1%、25.8%,呈現加快的態勢。
? ? ?即使是消費加快,內部也不一樣,比如1-8月餐飲業收入17479億元,同比增長9.8%,保持正常。但是高檔餐飲(限額以上單位餐飲收入)僅僅增長了2.4%,8月甚至為-0.9%。
? ? ?類似的還有工業。比如1-8月火力發電28215億千瓦時,僅僅增長1.4%,水力發電達到6012億千瓦時,增長17.2%。8月單月火力發電甚至下降11.3%,但是水力發電增長37.2%,也呈現出差異較大的情況。
? ?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指出,外部經濟不好,這導致中國內部經濟大調整的壓力大。
? ? ?過去中國工業品50%的產量是用于出口的,現在出口不暢,由原來的2位數20%多的出口增速下降到現在的個位數甚至個別月份負數,結果就導致整個工業領域出現部分不振,中國經濟進入到了結構大調整的一個時期。
? ? ?這產生了兩大動力:一個是,由于制造業相對放緩,大量的企業向第三產業升級,很多資金流向第三產業,第三產業投資大大超過第二產業;還有一個則是,中國人均GDP已經開始接近中高收入國家和地區的水平,會導致消費加速消費升級。
? ? ?中國產業發展已經接近后工業化時代,標志是2013年農業經濟增加值比重占GDP比重10%左右,第三產業占比超過第二產業這在去年已經實現。
? ? ?所以,中國整體開始接近后工業化時期。這就導致消費加速和升級,消費業態也在發展變化,服務類的消費需求增加。“所以整體經濟放緩時,服務業發展不錯,這導致經濟結構大轉換,很多數據出現冰火兩重天、陰陽分割的狀態。”他說。
? ? ?隨著經濟結構快速調整,經濟動力的3駕馬車主導權也在變化。
? ? ?這反映在投資放慢,消費加快。比如1-8月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速、房地產投資增速,分別達到16.5%,13.2%,是2001年1月后、2009年8月以來的最低。
? ? ?但是消費良好。扣除價格因素今年8月實際全社會商品零售額增長10.6%,比7月加快0.1個百分點。單位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53%,比7月加快3.4個百分點。
? ? ?對此劉霞輝指出,行業冷暖不一,反映了中國正在從以工業為主,轉向以服務業為主,過去以投資、出口為主的經濟,轉為以消費為主的經濟新模式。像美國目前第一產業占經濟的比重為1%左右,工業只占到經濟20%比重不到,80%左右為服務業,人口有85%左右也在服務業領域就業。
? ? ?中國目前服務業比重剛超過工業,未來服務業將成為經濟最主要的動力,消費對經濟的貢獻大,其中政府消費將減少,企業消費將穩定,居民消費所占比重最大。
? ? ?而現在煤炭、火力發電放慢,水力發電加快,這也說明,目前中國經濟的調整不只是要實現服務業為主,而且也在實現更健康、環保的發展模式。
? ? ?“大力發展清潔型能源,這個政策導致了煤炭、火電行業不景氣。而新興可再生能源得到了大力發展。”他說。
? ? ?工業、房地產或逐漸走向過剩?
? ? ?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韌波告訴記者,今年8月中國家電領域出現了一個根本性的變化,即全行業過剩時代來臨,這與過去90年代很多產品積壓,居民購買力達不到的情況,還不一樣。
? ? ?而受到產能過去加快的影響,中國工業和房地產領域正在走向局部過剩。
? ? ?今年8月,中國的汽車、手機、微型電腦領域,出現了罕見的大幅放慢的情況,就是一個重要的信號。
? ? ?7月規模以上企業汽車產量增速是10.5%,8月為增長3.1%,環比回落7.4個百分點,其中轎車產量僅增長0.7%,比6月的6.8%回落6.1個百分點;手機產量7月為增長10.1%,8月下降2.3%;微型計算機設備產量7月為增長2.6%,8月為下降8.5%。彩電7月產量增速14.2%,8月是3%。
? ? ?國家統計局的分析報告認為,經過前期高速擴張后,我國居民汽車、手機等產品的擁有量不斷提高,行業的發展也從快速擴張向平穩發展期過渡。
? ? ?根據了解,1-8月中國生產汽車1634萬輛,手機11.2億臺,微電腦2.12億臺,彩電9683萬臺,家用電冰箱6640萬臺,家用冰箱1269萬臺,家用洗衣機4454萬臺,空調1.13億臺。
? ? ?相比較20多年前增長太快。比如1990年汽車1年生產了50.91萬輛。現在1個月產量都是1990年的3倍。1990年彩電年產量才1023萬臺,現在只需要1個月就能完成這么多臺彩電的生產。
? ? ?這么多的工業消費品,單純依靠國內市場已經不行,出口是一大出路。比如今年1-8月汽車出口不到70萬輛,所占比重小;但別的部分行業領域出口比重大。比如彩電1-8月出口4833萬臺,基本占到整個產量的一半左右。
? ? ?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韌波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今年8月中國家電領域出現了一個根本性的變化,即全行業過剩時代來臨,這與過去90年代很多產品積壓,居民購買力達不到的情況,還不一樣。
? ? ?“現在是產品總量的絕對過剩,即使打價格戰,需求也難以增長,因為市場快飽和了。”他說。
? ? ?根據他的分析,中國家電領域一半產品以上是出口的,像國內微波爐甚至百分之七八十都用于出口。但是出口一個問題是,中國勞動力成本在上升,中國周邊很多勞動力低成本地區也在建廠,因此即使國內加快家電生產,中國家電行業出口優勢也在降低。
? ? ?21世紀經濟報道獲悉,工業家電領域生產和銷售放慢,其實在上個世紀90年代也出現過。1990年地區生產總值(GDP)增速為3.8%。當時給出的經濟分析主要問題是,“產成品積壓增多、經濟效益下降,財政困難加劇,潛在的通貨膨脹壓力加大”。
? ? ?1990年全國電視產量為2602萬臺,下降3.8%,其中彩電1023萬臺,增長8.8%。家用洗衣機和電冰箱產量分別達到652.6萬臺、475.2萬臺,分別為-20.9%、-29.2%。到1996年時彩電、電冰箱產量分別有2109萬臺、928萬臺,分別增長2.5%、1%。
? ? ?1996年3月26日,彩電企業長虹為了解決產品庫存大、銷售不力的問題,宣布所有品種彩電降價8%到18%。一個月后長虹的市場占有率就上升到19%,比降價前增加了7.9%。市場占比達到第一,占全國全部銷量的1/3.
? ? ?今年空調老大格力同樣祭出價格屠刀。該公司在今年9月26日宣布,格力電器20年首次發動價格戰,斥資百億回饋廣大消費者。陸韌波認為,現在不是中國居民買不起,而是大部分都買了。空調、洗衣機、電視不像手機,可以老換。
? ? ?類似的步入過剩行業的還有汽車、房地產。
? ? ?今年以來中國汽車產銷和房地產竣工、銷售大幅放慢相類似。1-8月份,商品房銷售面積64987萬平方米,同比下降8.3%,降幅比1-7月份擴大0.7個百分點,比去年全年的17.3%增速下降了約25個百分點。 1-8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58975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3.2%,比去年全年的19.8%下降了6個百分點左右。
? ? ?其中9月中國汽車銷量僅僅增速為2.5%左右,創下多年單月新低。但是中國汽車每1000人保有汽車才100輛,距離發達國家數百輛差距大。這似乎看起來中國汽車還有潛力,中國還有數億農民工進城,這對房地產似乎也有發展空間,不過很多專家并不這么看。
? ? ?國家行政學院決策咨詢部研究員王小廣指出,整個房地產說到底還是過剩了,目前正在開始調整。鋼鐵、水泥發展放慢也與此有關。汽車放慢,還與政策有關。
? ? ?廈門大學經濟學副院長李文溥則認為,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房地產有投資和消費屬性,如果按照消費屬性看,總量的限度正在突破。盡管現在不能說所有地方都過剩,但是相當一部分地方是過剩。
? ? ?汽車行業也是,盡管1000中國人有100輛汽車的水平,與發達國家差距大,但是相比中國發展的水平,其實已經是接近飽和了。因為汽車也涉及到購買力。今年中國人均GDP只有美國的四分之一,“現在中國收入水平能夠買車的都是發達地區或者城市,像北京這些地方都2個人一輛車了,這些地區是已經接近飽和了。”他說。
? ? ?21世紀經濟報道獲悉,按照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字,從2000年到2014年前8個月,中國房地產竣工面積和在建面積達到150億立方米,按照城鎮人口來算,人均20多平方米,以3人組成一個家庭算,僅僅這10多年的時間,城市1個家庭就平均增加了一套60平方米的住房。
? ? ?正是因為此,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李揚此前稱,中國目前城市人均住房1.1套,可能到了市場飽和的時候了。
? ? ?此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任興洲也稱,從1998年住房制度全面改革以來,根據人口普查的數據等推算,到2010年這些年來積累存量住房全中國是179億平方米,2.2億套,按照2010年的常住人口的家庭戶來算,達到了戶均1.02套的住房。除北上廣深外,包括省會城市、三四線城市都不缺房子了。
? ? ?步入中低增長、高就業、低物價的新時期
? ? ?今后這可能是一個新的常態:增長下來,結構優化,物價也比較穩定,就業、服務業發展比較好。這都反映了結構優化的過程。“中國經濟走新常態,中國經濟降到一個合理的水平,結構不斷地優化。”
? ? ?多名專家認為,考慮到工業產能過剩在加劇,工業投資仍會放慢,整個經濟從長期來看,將進入到中低增長、高就業、低物價的新時期。這正是未來發達國家的目前狀態。
? ? ?其中服務業為經濟主體,就業將沒有大問題,原因是服務業吸納就業程度高。原先大部分低附加值的工業領域產業,因為勞動力成本上升,將逐步消失。
? ? ?而服務業勞動生產率難以快速提高,整個經濟增速將放慢。因為工業領域過剩,整個居民消費物價將很低。同時服務業可以轉嫁上升快的勞動力成本,未來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持續為負數時,居民消費價格(CPI)因為有服務業價格,所以仍將保持正數,但比較低。
? ? ?21世紀經濟報道獲悉,改革開放30年中國經濟平均增速為10%。2007年經濟增速達到14.2%。自此后,2012、2013年經濟為7.7%的增速,今年上半年為7.4%。到十三五時期,增速還會下降。
? ? ?王小廣認為,隨著中國經濟進入到新常態,現在經濟增長都在7%左右還需要努力,以后6%以上的增長速度也不低。這實際上是從過去的10%左右的高速進入到中高速階段。
? ? ?今后這可能是一個新的常態:增長下來,結構優化,物價也比較穩定,就業、服務業發展比較好。這都反映了結構優化的過程。“中國經濟走新常態,中國經濟降到一個合理的水平,結構不斷地優化。”他說。
? ? ?21世紀經濟報道從官方獲悉,2012、2013年中國勞動力總量分別比上年下降345萬、244萬。2013年16-59歲(含不滿60周歲,勞動年齡人口)為9.1954億人。
? ? ?每年勞動年齡人口僅僅以1/100的比例退出勞動力市場,則可提供900萬工作崗位,接近2013每年城鎮新增就業崗位的數字。這表明,隨著勞動力總量持續下降,老齡化程度加深,服務業加快,就業問題不必十分過慮。
? ? ?李文溥指出,近年來經濟增速從2007年的14.2%下降到近年的7%-8%后,中國新增勞動力速度在放慢。以前制造業每增加1萬元產值所需要的勞動力較少,現在服務業增長,每增加1萬元產值需要的勞動力增加,這樣有一個就業結構的改變。“服務業提供更多就業,勞動力供給下降,一些矛盾就被消化掉了。”
? ? ?而中國人均GDP目前已經達到7000多美元,的確到了服務業快速發展的時期。此時投資放慢,消費就會顯得比較穩定,這是經濟下行的常態。
? ? ?世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近期發布報告就認為,今年全年中國地區生產總值(GDP),以購買力平價計算,已經超過美國為世界第一。一些專家認為,如果此后10多年中國經濟保持6%-7%,中國有可能在10年左右經濟總量根據匯率水平達到世界第一,同時人均GDP達到高收入國家的水平。
? ? ?此前在1881年,美國購買力平價的GDP超過英國,10年后,按照現行匯率測算的美國GDP超過了英國。
? ? ?劉元春認為, 美國從經濟總量第一,綜合國力達到世界第一,差不多花了40年。現在中國人均GDP在7000美元左右,盡管現在購買力平價的GDP世界第一,但是人均收入,綜合國力差美國還很遠。
? ? ?但是整體中國以服務業為主來發展經濟的時代,的確正在來臨。服務業吸納能力大大超過工業領域相對減少的人數,所以導致城鎮新增還在上漲,沒有出現大規模的失業現象。“下一步需要做好改革,確保經濟可控。”
? ? ?劉霞輝則認為,下一步服務業領域需要打破壟斷的改革。因為美、日過去步入到以服務業為主的經濟后,美國加快國企等改革,這推動了經濟的各種創新發展,確保了經濟的持續繁榮。但日本卻持續發行貨幣,仍刺激過剩的房地產和一般低附加值的工業行業,最后導致經濟迄今20年的零增長。
? ? ?其指出,中國未來在制造業領域仍會在國際有一席之地,只是低端的那種地攤貨沒必要再大規模生產,而是要生產更高端的產品。至于整個工業也要向高端轉移,目前中國高鐵、超高壓輸電技術等,在世界屬于領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