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10月8日,弘毅投資宣布通過旗下弘和醫療服務集團,并購上海最大民營醫院楊思醫院,加快在醫療產業的布局。弘和醫療服務集團是弘毅旗下的醫療服務投資和管理平臺公司,由原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副院長張曉鵬出任執行董事兼CEO.
? ? ?在此前弘毅舉辦的上海年會期間,張曉鵬接受了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專訪,他表示,并購楊思只是第一步,對于弘毅來講,弘毅希望把這個平臺打造成為一個長期、大量、可持續投入的平臺,在三年左右的時間擁有十到十五家醫院。此外,張曉鵬提醒,醫療行業也處于緩慢下降的新常態下,要警惕投資過熱的風險。
? ? ?并購民營醫院
? ? ?《21世紀》:將第一單醫院并購選在上海,弘和選擇醫院有何標準?
? ? ?張曉鵬:我們經過反復斟酌,上海是一個比較好的選項,上海既是前沿陣地,又有影響力和輻射能力,正好楊思和我們有這個交易機會。
? ? ?我們選醫院有幾個標準,一是會考慮醫院的口碑和品牌,二是看醫院歷史,第三是考慮醫院的團隊、醫護人員的素質水平能力以及醫院的文化,這非常重要,因為道不同者不相為謀。此外,醫院的服務人群也在我們的考慮范圍之內。
? ? ?《21世紀》:并購完成之后,弘毅在未來將為楊思帶來怎么樣的變化?
? ? ?張曉鵬:民營醫院在人才吸引、整體的管理、調配資源、國家投入等方面存在不足。我們能夠幫助醫院吸引人才,植入聯想集團的管理體系,使整個醫院的品質提升、實現精細化管理。我們會從資金的調配上幫醫院做一些資源的整合、并購、重組和擴張,爭取把楊思醫院打造成一個區域的醫療中心。為周圍的居民提供一個連續、系統、高品質的醫療健康服務。
? ? ?目前,醫療服務相關的延伸服務仍是不夠,由此,我們將會解決許多問題,比如我可以定期的監控病人,通過APP可以使醫院知道病人的風險,提前關心和注意。此外,病人出了院以后還是有康復的需求,但目前這部分還難以做到,所以我們想把醫院作為一個承載醫療的一個服務品牌,綜合考慮人的各方面需求,打通院前、院中、院后,這樣醫院就可以成為服務大眾的載體,通過滿足大眾需求來實現回報。
? ? ?謀劃公立醫院
? ? ?《21世紀》:在未來弘和會不會考慮參與到公立醫院的改制之中?弘和下一步的規劃是什么?
? ? ?張曉鵬:相對而言,從交易機會來講,速度比較快、周期比較短的是民營醫院。但是,更長一個階段來看,我覺得國家政策的介入、公立醫院的改制和社會資本的進入等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機會。現在我們有一些項目也在做。
? ? ?并購楊思醫院是第一步,后面我們想積極參與國家提倡的社會資本進入醫療行業。這里包括公立醫院改制、民營醫院新的重組等。同時,我們也會和相關的產業,比如康復、養老以及新的互聯網移動互聯的經濟模式進行整合,通過這種運作使我們每一個醫院成為區域醫療中心。
? ? ?我們的目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目標,這不僅僅是醫院,也涉及整個產業鏈的整合。對于弘毅來講,弘毅希望把這個平臺打造成為一個長期、大量、可持續投入的平臺。所以,我們希望在三年左右的時間擁有十到十五家醫院,在未來會多大呢?中國給了我們很多想象的機會。
? ? ?《21世紀》:醫院大收購的趨勢明顯,比如北大開始收購貴州的醫院,復興醫療也在收購一些地方醫院,您對此如何看待?
? ? ?張曉鵬:從數據上看,2005年到2013年,門診和住院的增速都在往下走。總量雖然增加,但增長幅度向下,意味著醫療行業新常態已經表現出來,由過去的飛速的擴張變成一個新常態下的緩慢下降,這種下降是由于整體資源相對過剩所造成的。
? ? ?這種狀態下,結構調整勢在必行,因為有那么多醫院吃不飽,有那么多床位過剩。我想這個時候,投資需要謹慎。我估計三五年后我們會看到有一些相關的投資是面臨壓力的,因為這種行業原先靠慣性和粗放經濟產生大規模迅速增長的時代已經過去,后面我覺得真正的效益的提升是靠管理,通過精細化的管理實現回報的時代來了。
? ? ?現在到了這樣一個時代,又面臨調整,這個調整期我估計很快就會到來。如果目前還在投資新的醫院或者蓋新的醫院,我提一個忠告,一定要看看當地的醫療資源是不是過剩,如果不考慮這個原因,急于扎進去,那就跟我們前一段經濟上出的問題一樣,又會出現產能過剩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