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俺們種的蕎麥上了保險,保費政府來出,自己不用花一分錢。”最近,山西朔州市平魯區啟動的燕麥、蕎麥種植業保險試點,讓當地鳳凰合作社負責人王志宏吃了“定心丸”。
? ? ?王志宏種植蕎麥已經有兩年時間,他說,搞農業生產最害怕遭遇天災,像蕎麥這種作物一旦遭受凍害,往往顆粒無收。“如今有了保險”兜底“更讓人放心了。”王志宏說。
? ? ?朔州位于山西省西北部,屬于高寒地區,蕎麥和燕麥是當地主要糧食作物。據當地保險部門介紹,山西省首批啟動的燕麥、蕎麥種植業保險試點,每畝保險金額達150元,保險費率5%,承擔由暴雨、洪水、內澇、風災、雹災、凍災等自然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并根據燕麥、蕎麥植株不同生長期的損失程度進行賠付。
? ? ?其實,山西各地試點推行地方特色農業保險僅僅是個縮影,近年來,中國不少省份都在致力于農業保險創新,推出獨具地方特色的農業保險產品,為農民保駕護航。例如四川綿陽市出臺雜交水稻制種特色農業保險、湖南省炎陵縣試點白鵝特色農業保險、河北石家莊市等地開展肉牛、羊等特色農業保險。
? ? ?今年8月,被稱為保險新“國十條”的《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也明確提出,今后將健全農業保險服務體系,各地要根據自身實際,支持保險機構提供保障適度、保費低廉、保單通俗的“三農”保險產品。
? ? ?盡管各地農業保險積極創新,國家層面予以支持,但不少保險業內人士認為,中國農業保險發展還面臨不少障礙。
? ? ?“一些農業保險保費過高、農民參保意愿較低。”山西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耿曄強認為,農業生產的高風險性導致農業保險自身難以產生經濟效益,農業保險的低收益局面無法維持商業保險對農業保險的供給。
? ? ?中國人保財險山西省分公司農險部總經理楊俊說,像蔬菜大棚保險屬于商業保險,且保費偏高,對于不少農民來說,一方面有保障需求,而另一方面保費高,地市保險公司面臨推廣難,保險公司小面積推廣還面臨經營虧損的尷尬處境。今年9月中國保險學會發布的《中國農業保險市場需求調查報告》中也顯示,賠款太低是農戶不愿購買農業險重要原因。
? ? ?另外,多位受訪農戶對農業保險并不了解,不知道有農業保險的農民不在少數。
? ? ?在楊俊看來,中國農業保險發展壯大仍需“破題”。政府在農業保險實施中的角色很重要,要重視農業保險,并保障財政補貼到位。“一些地方特色保險可以考慮將工作做細做深。比如建立政府推動的組織協調機制,統籌協調財政、農業、保監等部門的工作,明確重點、劃分職責。”楊俊說。
? ? ?此外,楊俊、耿曄強等業內人士認為,發展農業保險應該建立風險基金,調動保險公司參與農業保險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