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坦白說,這也不能說明什么問題,旅行時順便購買藥品食品并不足奇,比如去西藏旅行的人也常常會購買當地出品的藏藥,因為比較出名。一些人直接把出境游購物與藥品安全聯系起來,建立一種必然的相關關系,并不十分準確。
? ? ?不過,我們在藥品流通方面的改革也應該盡快推進,在價格與便利性方面惠及更多的民眾。最近,破除“以藥養醫”方面的改革令社會關注。我國在藥品質量方面的監管是比較完善的,但在價格方面的改革空間仍然很大。許多觀點認為,2015年將是破除以藥養醫非常關鍵的一年,因為2015年是衛生部規定的所有公立醫院全面取消以藥補醫的大限。不少地方已經在這方面邁開了步伐。比如珠海市,將從今年3月29日起,全市17家公立醫院將取消藥品和醫用耗材加成,減輕市民看病負擔,由此減少的醫院收入將通過調整醫療服務價格補償80%、醫院自身消化10%、財政補貼10%等措施解決。當然,這些措施還需要更多的配套措施,比如政府要對非營利性的公立醫院加大補貼,并提高這些補貼的資金使用效率;另外,還要改革行醫模式,合理地提高醫生診金,而降低由利益驅動的醫生開藥開單的沖動,合理化其報酬;還有,需要進一步完善醫保支付制度。
? ? ?破除以藥養醫,將醫院的藥品處方分流到藥店,實現“在醫院看病,在藥店拿藥”是正確的改革方向。藥品流通模式一旦朝著尊重消費者自主權的方向邁進之后,那么醫藥電商的發展就是不可避免的,這就跟普通商品的流通一樣,既可以藥店買,也可以線上買。線上購藥,顯然最主要的好處就是價格優勢與方便。比如不久前相關媒體報道的“阿里健康”,“未來患者在醫院就診后,可以把處方上傳到手機APP上,由藥店競價,患者選定藥品后確認購買,再到選定的藥店取貨或者由藥店配送上門”。而且,它的試點還對消費者有著不少優惠性補貼。
? ? ?對于破除以藥養醫這項改革來說,首先應該不斷理順公立醫院體制,理順醫院、醫生、醫療保險機構的關系,改變以往藥品流通的模式,在價格方面惠及民眾。同時,也需要盡快進一步規范醫藥電商,鼓勵創新,給消費者更多的選擇權與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