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消費權益保護是消費者權益保護的重要內容,其中互聯網+金融又是當前消費投訴熱點。最近一段時間,社會上出現了若干個P2P網絡貸款公司出現了跑路或限制提現的案例,給參與P2P金融的投資者帶來較大損失。隨著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加強這方面金融消費權益的保護,應成為監管的重要內容。
? ? ?國際社會對金融消費權益保護的重視,源于對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反思。金融產品與傳統實物商品不同,金融產品因其內部復雜交易結構而較難為金融消費者所熟悉,金融服務提供者與金融消費者之間存在比較嚴重的信息不對稱。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前,全球金融市場金融衍生產品創新過度,由于風險揭示不足,這些過度創新的產品受到投資者的追逐,最終引發了百年罕見的全球金融危機。國際金融危機之后,主要發達經濟體相繼加強了金融消費權益保護,成立機構或賦予原機構以新監管職能,對金融產品進行有效監管。我國“一行三會”也相繼設立金融消費權益保護部門。
? ? ?互聯網金融消費權益保護是當前金融消費權益保護重要內容。由虛擬網絡衍生發展的互聯網金融業務,不僅面臨傳統金融機構運營風險,而且還要更多承受技術與網絡欺詐沖擊。當前互聯網金融業務運作規則尚未固定,交易方式和交易工具也未有明確監管依據,交易對手身份核實以及交易證據保存都在現行法律框架之外,使得互聯網金融業務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比傳統金融更加困難。特別是網絡金融業務沒有實名制,很多是以網名來操作,一旦出現金融消費權益受損,或者維權糾紛,金融消費者很難收集證據,將維權要求指向特定侵權人都會面臨困難。
? ? ?P2P網絡貸款已經成為我國金融消費維權重點。據“網貸之家”網站統計數據,截至2014年12月末,我國P2P網絡貸款平臺有1575家,貸款余額超過千億元,2014年全年累計實現成交量2528.17億元。2014年12月,P2P網絡貸款涉及投資人數88.2萬人,借款人數為17.85萬人。與此同時,P2P問題平臺數量也成倍增長,去年以來接連發生金融風險事件,給投資者造成巨大損失。從金融消費投訴情況看,個別P2P平臺刻意宣傳高額回報,2015年倒閉的“里外貸”年利率接近或超過40%。在這類案件中,有的平臺精心設置龐氏騙局,將服務器設立在海外,以高息和短標來吸引投資者競標,斂財后關閉網站、轉移資金,最為夸張P2P平臺成立不到一周即跑路;有的實際控制人建立多個關聯平臺;有的未經必要風險管控程序就將大額“壞標”和“差標”上線吸引投資者投標等。這些金融消費投訴大多涉及平臺規范經營、信息披露制度、道德風險控制和經營風險管理,均是金融消費權益保護的重要內容。
? ? ?目前,各國金融當局正積極探索互聯網金融監管規則。2014年4月起,英國將P2P、眾籌等業務納入金融行為監管局(FCA)的監管范疇。美國證監會對P2P公司實行注冊制管理。意大利、美國則通過立法賦予眾籌合法地位,同時納入正規監管范圍。雖然各國互聯網金融監管具體標準與內容存在差異,但加強金融消費權益卻是殊途同歸,主要在確定合格投資者和融資方標準、平臺能力評估及日常經營規范、信息溝通與披露機制等內容做出相對詳盡規定。
? ? ?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潛力巨大,金融當局按照“鼓勵創新發展、分類適度監管”原則,正在積極研究出臺互聯網金融監管意見。可以預料,當我國互聯網金融監管意見落地時,互聯網上的金融消費權益將會得到更好保護,我國互聯網金融市場也將進入規范運行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