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來軍費的增長勢必要和中國目前的大國地位相匹配。此外,從國家軍費開支的構成來看,裝備支出占軍費比例約1/3左右,而同期歐美國家的裝備支出占比例達到40%以上,可見我國的軍費結構仍有較大的優化空間
? ? ?我們認為2015年發動機將通過列入科技重大專項來獲到資源的整合,基于政策與資金支持持續加碼的預期,我們重點推薦直接受益于發動機產業鏈的中航動力 、成發科技 、鋼研高納等個股
? ? ?我們看好中航工業集團和中國電科集團在股權激勵方面的推進步伐,持續看好烽火電子大股東陜西烽火通信集團和海格通信大股東廣州無線電集團等地方性國企以及東北地區國有企業在改革探索上的靈活性和主動性
? ? ?隨著改革向縱深推進,國企并購重組有望提速。數據顯示,國資在二級市場上并購重組數量較去年增加一倍,其中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均明顯在推進并購與轉型。隨著國企分類明確、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化及投資運營公司改革,一個大分化、大重組的高潮必將到來,而軍工作為國有企業的集中營,其戰略行業的地位注定其在此輪改革中受益。
? ? ?近年來,軍工行業正迎來重大的發展機遇。這一機遇不僅體現在以信息化裝備為代表的武器裝備投入上,同時也體現為軍工企業類資產注入的持續推進,以及軍隊體制編制、軍品定價機制、軍民結合、管理層持股、軍工科研院所改制等一系列變革中。從二季度這樣一個較短的時間窗口來考慮,我們更關注于諸如企業類資產注入和公司治理優化等改革進程,此類改革進程阻力相對較小,往往更容易突破。從這個角度尋找標的的話,我們推薦中直股份 、奧普光電和烽火電子。
? ? ?隨著國企改革的推進,未來軍工集團下屬非上市單位管理層持股有望逐步破冰,從低層級公司逐步延伸至較高層級公司。地方國有軍工企業有望先行先試,進而為軍工集團下屬企業的推進樹立標桿。此外,軍工上市公司股權激勵計劃的審核也有望逐步放寬,股權激勵的規模可能擴大。管理層/核心技術人員持股后,目前國有企業的體制弊端有望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從而提升企業運營效率和競爭力。
? ? ?我們看好中航工業集團和中國電科集團在股權激勵方面的推進步伐,持續看好烽火電子大股東陜西烽火通信集團和海格通信大股東廣州無線電集團等地方性國企以及東北地區國有企業在改革探索上的靈活性和主動性。
? ? ?軍品科研生產能力結構調整機遇來臨
? ? ?雖然隨著武器裝備現代化的進程,各軍工集團在產品上存在一定的互相滲透和互相競爭,但“自成體系、部門封閉、企業全能、產研分離”的狀態尚未完全改變,嚴重滯后于新形勢下軍隊需求,已經不能適應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中國的軍工體系亟須變革。
? ? ?當前中國的國防科技工業體系是從上世紀90年代起開始逐漸發生變化,以1998年開始的國務院機構改革為序幕掀起了國防科技工業歷史上力度最大的一次改革,近年來取得了累累碩果,尤其是海、空軍建設成就有目共睹。但是按照機械化戰爭時代的專業領域劃分的軍工體系明顯不能滿足新的戰爭形式的需求,科研生產能力結構調整已成為當務之急,因此我國或將啟動第四次軍品科研生產能力結構調整,這意味著中國的軍工體系將發生大規模變動。
? ? ?此外,我國的航空發動機由于起步較晚,基礎材料和工藝還不成熟,成為軍工領域公認的重大短板之一。近年來,提升發動機戰略性核心裝備地位的呼聲越來愈高。作為未來航空裝備重點發展板塊,“十一”五期間,大飛機項目已經列入重大專項工程,并規劃未來裝配自主知識產權的大涵道比發動機。按照戰略協同、資源配置有效的原則,我們認為2015年發動機將通過列入科技重大專項來獲得資源的整合,從而徹底改變我國目前發動機型號多、研制松散的局面,國家將從項目規劃到專項投入經費以及科研方面,全方位給予重點扶持。基于政策與資金支持持續加碼的預期,我們重點推薦直接受益于發動機產業鏈的中航動力、成發科技、鋼研高納等個股 .
? ? ?軍費增長和結構優化提升國防科技工業空間
? ? ?2015年,中國周邊安全形勢至少面臨三大挑戰:一是來自美日及其同盟體系對中國崛起的戰略擠壓;二是管控海上安全,構建海洋新秩序;三是推進“一帶一路”以及應對相關的外部壓力。作為一項國家大戰略,“一帶一路”能否順利推進,取決于中國與周邊國家的增信釋疑,取決于大國間的博弈與合作,也取決于強大軍力的保駕護航。國防軍工作為肩負維護國土和經濟安全的重要角色變得越發關鍵,而軍費開支的合理較快增長則為該能力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 ? ?2015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公布國防支出8868.98億元,增長10.1%,雖比2014年12.2%的增速略有下降,但仍保持兩位數增長。2000年以前,我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經濟實力允許范圍為第一考慮因素,軍費開支在此背景下一度出現失速。2000年以后,我國的經濟發展保持了強勁增長,積累了殷實的經濟基礎,軍費支出增速開始逐步注重與經濟增速并行。隨著國家總體實力的不斷躍升,保證國家海外資源以及公民安全,國防安全戰略需求在不斷提高。
? ? ?近年國防支出呈現恢復性增長,復合增長率達到15%,但即便這樣,相對于中國經濟總量,中國國防支出占GDP比例也只有1.3%左右,遠低于美國、俄羅斯 、英國以及法國等主要軍事國家2%-4%的水平。我們認為,未來軍費的增長勢必要和中國目前的大國地位相匹配。此外,從國家軍費開支的構成來看,裝備支出占軍費比例約1/3左右,而同期歐美國家的裝備支出占比例達到40%以上,可見我國的軍費結構仍有較大的優化空間。
? ? ?國防信息化建設將催生兩千億市場空間
? ? ?由于軍民融合的相關政策藩籬尚未打破,國防前沿技術仍然處于從示范到普及推廣的階段。我們認為,原有的政策桎梏終將被打破,真正的投資高峰或許即將到來。
? ? ?當前,美軍信息化裝備比重超過50%,信息技術成本占裝備總造價比例也超過50%,相比而言,我國信息化裝備比重還很低。預計“十三五”末,我國的軍事裝備將建成“三代為主體,四代裝備陸續列裝”的國防體系,從第三代升級為第四代的過渡期,國防裝備的升級換代孕育著信息化的巨大市場空間。我們假設未來五年國防經費復合增速10%,裝備支出占軍費支出的比例以2015年35%為基數逐年增加1%,而信息化裝備在裝備支出中占比以2015年30%為基數逐年增加4%,信息技術成本占裝備總造價比例約為50%,武器信息化市場與外延市場比例為1:1,則2020年我國國防信息化市場有望突破2000億,復合增速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