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5日,備受市場矚目的藥品價格改革意見正式出臺。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改委、國家衛計委等部門發出通知,決定自2015年6月1日起取消絕大部分藥品政府定價,同步完善藥品采購機制,強化醫保控費作用,強化醫療行為和價格行為監管,建立以市場為主導的藥品價格形成機制。一些擁有獨家中藥品種及血液制品的上市公司將受益此次改革。
藥品價格6月“放權”
值得關注的是,本次藥品價格改革的最大看點在于,取消絕大部分藥品政府定價,完善藥品采購機制,發揮醫保控費作用,藥品實際交易價格主要由市場競爭形成。具體來看,將對五大類藥品做出相應的改革措施:一是醫保基金支付的藥品,由醫保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擬定醫保藥品支付標準制定的程序、依據、方法等規則,探索建立通過制定醫保支付標準引導藥品價格合理形成的機制;二是專利藥品、獨家生產藥品,建立公開透明、多方參與的談判機制形成價格;三是醫保目錄外的血液制品、國家統一采購的預防免疫藥品、國家免費艾滋病抗病毒治療藥品和避孕藥具,通過招標采購或談判形成價格;四是麻醉藥品和第一類精神藥品,考慮到此類藥品目前實行嚴格的生產流通管制、臨床使用規范、價格和市場穩定,仍暫時實行最高出廠價格和最高零售價格管理;五是原來實行市場調節價的其他藥品,仍由生產經營者依據生產經營成本和市場供求情況,自主制定價格。
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我國取消藥品政府定價,并不是放棄政府對藥價的監管。有關部門將充分借鑒國際經驗,采取綜合監管措施,保證市場價格基本穩定,將從完善藥品采購機制、強化醫保控費作用、加強醫療行為監管、強化價格行為監管等四個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相關政策研究專家接受上證報記者采訪表示,發改委對藥品的價格管制進一步松動,有利于藥品買賣價格更多由市場來決定。據了解,現行最高零售價管理制度施行多年,存在諸多不足:一是藥價只降不升,多數廉價藥短缺;二是最高零售價處理不好藥品價格與質量的問題。伴隨《推進藥品價格改革意見》推出,有望直接推動藥品格市場化。
值得一提的是,與去年的征求意見稿相比,一個最大變化是,在強化醫保控費中,最終版本刪除了“建立節約采購成本收益歸醫院的機制”這一提法。有政策專家對此表示惋惜,“事實上,這一機制是對藥價改革最有價值的,只有這樣醫院才有降低藥品采購價的積極性。此次藥價改革的目的在于讓市場競爭決定藥品價格,醫院沒有議價動力最終將影響藥品價格的市場化。簡言之,也將很難形成真正的市場價格。”
三類企業直接受益
盡管關于招標采購的具體機制在此次意見中被弱化,但“促進醫療機構和零售藥店主動降低采購價格”的大趨勢是明朗的。對醫藥流通行業、以及醫藥生產企業的規范經營有積極作用,意見實施如能夠讓醫院主動降低采購價格,企業也將走向公開的正常的價格競爭。具體來看,意見實施將對九州通、國藥股份、上海醫藥等大型規范的醫藥流通企業帶來直接利好。
同時也將對哈藥股份、華北制藥、白云山等具有多重品牌藥的普藥公司產生積極影響。有券商研究員分析指出,藥品價格放開,OTC 企業將獲得提價權利。其中品牌OTC 有提價能力,未來價格逐步上調以體現品牌的溢價。
佛慈制藥對上述政策早有備戰。昨日,佛慈制藥總經理孫裕向記者坦言,此前受制限價因素,公司有一系列的經典好品種發展都受到限制,以歸脾丸為例,此類市場剛需品種都將受益藥價放權而重回市場視野。“今年6月起,伴隨藥價改革意見的全面實施,佛慈制藥將恢復部分剛需產品的生產,同時會進行相應的提價以解決成本倒掛等問題,使此類品種恢復到合理的盈利水平。”孫裕表示。
另值得一提的是,血液制品行業也由此充分享受藥價改革紅利。據了解,在醫院采購的所有藥品中,只有血制品與疫苗無需經過地方招標而直接進入醫院銷售。此次意見進一步明確,醫保目錄外的血液制品等可通過招標采購或談判形成價格,無疑將為血液制品打開巨大的市場空間。
藥品價格6月“放權”
值得關注的是,本次藥品價格改革的最大看點在于,取消絕大部分藥品政府定價,完善藥品采購機制,發揮醫保控費作用,藥品實際交易價格主要由市場競爭形成。具體來看,將對五大類藥品做出相應的改革措施:一是醫保基金支付的藥品,由醫保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擬定醫保藥品支付標準制定的程序、依據、方法等規則,探索建立通過制定醫保支付標準引導藥品價格合理形成的機制;二是專利藥品、獨家生產藥品,建立公開透明、多方參與的談判機制形成價格;三是醫保目錄外的血液制品、國家統一采購的預防免疫藥品、國家免費艾滋病抗病毒治療藥品和避孕藥具,通過招標采購或談判形成價格;四是麻醉藥品和第一類精神藥品,考慮到此類藥品目前實行嚴格的生產流通管制、臨床使用規范、價格和市場穩定,仍暫時實行最高出廠價格和最高零售價格管理;五是原來實行市場調節價的其他藥品,仍由生產經營者依據生產經營成本和市場供求情況,自主制定價格。
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我國取消藥品政府定價,并不是放棄政府對藥價的監管。有關部門將充分借鑒國際經驗,采取綜合監管措施,保證市場價格基本穩定,將從完善藥品采購機制、強化醫保控費作用、加強醫療行為監管、強化價格行為監管等四個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相關政策研究專家接受上證報記者采訪表示,發改委對藥品的價格管制進一步松動,有利于藥品買賣價格更多由市場來決定。據了解,現行最高零售價管理制度施行多年,存在諸多不足:一是藥價只降不升,多數廉價藥短缺;二是最高零售價處理不好藥品價格與質量的問題。伴隨《推進藥品價格改革意見》推出,有望直接推動藥品格市場化。
值得一提的是,與去年的征求意見稿相比,一個最大變化是,在強化醫保控費中,最終版本刪除了“建立節約采購成本收益歸醫院的機制”這一提法。有政策專家對此表示惋惜,“事實上,這一機制是對藥價改革最有價值的,只有這樣醫院才有降低藥品采購價的積極性。此次藥價改革的目的在于讓市場競爭決定藥品價格,醫院沒有議價動力最終將影響藥品價格的市場化。簡言之,也將很難形成真正的市場價格。”
三類企業直接受益
盡管關于招標采購的具體機制在此次意見中被弱化,但“促進醫療機構和零售藥店主動降低采購價格”的大趨勢是明朗的。對醫藥流通行業、以及醫藥生產企業的規范經營有積極作用,意見實施如能夠讓醫院主動降低采購價格,企業也將走向公開的正常的價格競爭。具體來看,意見實施將對九州通、國藥股份、上海醫藥等大型規范的醫藥流通企業帶來直接利好。
同時也將對哈藥股份、華北制藥、白云山等具有多重品牌藥的普藥公司產生積極影響。有券商研究員分析指出,藥品價格放開,OTC 企業將獲得提價權利。其中品牌OTC 有提價能力,未來價格逐步上調以體現品牌的溢價。
佛慈制藥對上述政策早有備戰。昨日,佛慈制藥總經理孫裕向記者坦言,此前受制限價因素,公司有一系列的經典好品種發展都受到限制,以歸脾丸為例,此類市場剛需品種都將受益藥價放權而重回市場視野。“今年6月起,伴隨藥價改革意見的全面實施,佛慈制藥將恢復部分剛需產品的生產,同時會進行相應的提價以解決成本倒掛等問題,使此類品種恢復到合理的盈利水平。”孫裕表示。
另值得一提的是,血液制品行業也由此充分享受藥價改革紅利。據了解,在醫院采購的所有藥品中,只有血制品與疫苗無需經過地方招標而直接進入醫院銷售。此次意見進一步明確,醫保目錄外的血液制品等可通過招標采購或談判形成價格,無疑將為血液制品打開巨大的市場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