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亚洲在线小视频_国产成人在线电影_高清在线一区二区

|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貿易服務免費平臺
 
 
當前位置: 貿易谷 » 資訊 » 行業資訊 » 超40家房企謀求轉型 13家切入醫療健康產業

超40家房企謀求轉型 13家切入醫療健康產業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6-03 08:41  來源:21世紀網  瀏覽次數:12
?日前,申銀萬國證券發布研究報告顯示,目前142家房企中有41家房企已經或正在轉型,其中涉及醫療(含養老)方面的企業數目最多,達到13家。
本報記者 朱萍 北京報道
6月1日晚間,(600064.SH)發布公告稱,擬以自有資金5億參投健康產業并購基金,希望此舉能助力其拓展大健康領域相關業務,加快推進產業戰略轉型。
作為房地產行業企業涉及健康產業,南京高科并非首例。日前,證券發布研究報告顯示,目前142家房企中有41家房企已經或正在轉型,其中涉及醫療(含養老)方面的企業數目最多,達到13家。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醫療行業由于毛利率高、現金流充沛等諸多優勢,正成為不少房企轉型探索的新領域。不過,在北京鼎臣醫藥咨詢負責人史立臣看來,相比住宅開發而言,醫療行業投資依舊屬于投資重、回收慢的項目,開發商本身缺乏醫院管理經驗,在醫務資源上缺乏儲備,如何有效切入是后期成功的關鍵。
南京高科參投健康產業
南京高科擬以自有資金5億元與達孜縣中鈺健康創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中鈺創投”)共同發起設立“中鈺高科健康產業并購投資基金(有限合伙)一期” (簡稱“中鈺高科并購基金”)。南京高科希望借此助力公司拓展大健康領域相關業務,加快推進產業戰略轉型。
其中,中鈺高科并購基金認繳出資總額為70,000萬元:其中,中鈺創投認繳出資200萬元,擔任基金的唯一普通合伙人(GP)與執行事務合伙人;公司認繳出資額為人民幣50,000萬元,為基金的有限合伙人之一;其他有限合伙人認繳出資額為人民幣19,800萬元,由中鈺創投負責募集。
近年來,南京高科一直在主業房地產之外不斷尋求新的業務發展方向,擬推動其業務轉型,而醫藥業務是其轉型擬重點發展的業務之一。
南京高科表示,此次聯合專業程度高、資源豐富的股權投資機構設立并購基金,能夠較好地降低公司直接并購產生的信息不對稱風險,擴大并購項目來源,為公司儲備潛在并購標的,并通過并購基金孵化和培育的方式降低后續營運整合風險,有助于公司拓展大健康領域相關業務,加快推進產業戰略轉型。
據介紹,中鈺高科并購基金普通合伙人(GP)與執行事務合伙人為中鈺創投,中鈺創投委托中鈺康健資本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鈺康健”)擔任中鈺高科并購基金的管理人。根據公告提供的未經審計數據,截至2014年12月31日,中鈺創投資產總額為1,026,776.82元,凈資產為1,024,262.82元;2014年實現凈利潤8,824.35元。
據悉,并購基金成立后,將通過對符合公司發展戰略、具有良好增長潛力及戰略價值的目標企業進行并購,為公司向大健康業務轉型儲備優質整合標的。此次并購基金的投資范圍限于符合公司經營戰略的,擁有適用于兒科、呼吸科、消化科、心腦血管科、腫瘤科、骨科及婦科等藥品的醫藥制造企業。
按照此前披露的經營計劃,南京高科將加大對醫藥業務的投入力度,通過市場化等多種方式尋求有發展潛力的并購標的,提升醫藥業務利潤貢獻度,夯實發展后勁。條件成熟時,推動該塊業務通過資本市場實現更大發展。
此次設立并購基金的合作方中鈺創投、中鈺康健專注于醫藥醫療等大健康領域的并購、股權債權投資、融資、顧問業務。核心成員禹勃、馬賢明等人曾在昆吾九鼎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擔任要職,其中,禹勃曾任昆吾九鼎醫藥醫療基金總裁,是九鼎醫藥投資板塊核心管理層。
房企轉型健康產業
事實上,作為房地產行業企業涉及健康產業,南京高科并非首例。
不久前,申銀萬國證券發布的《地產白銀時代:跨界轉型方興未艾-房地產行業跨界轉型系列研究之一》顯示,142家房企,41家房企已經或正在轉型,主要涉及醫療(含養老)、互聯網、能源、金融、軍工、材料、影視傳媒、環保八大方向,其中涉及醫療(含養老)方面的企業數目最多,達到13家。
如此前(600240.SH)公告稱,擬購捷爾醫療100%股權,交易完成后公司將在開展原主營業務的同時,新增醫藥商業和醫療服務業務,切實推行多元化經營戰略。
而宜華地產(000150.SZ)則是全面轉型健康產業。去年7月,斥資7.2億元收購廣東眾安康后勤集團有限公司全部股權,首次涉足醫療服務產業。四個月后,宜華地產再度出手,以1.2億元收購深圳友德醫科技有限公司20%股權,后者為國內首個網絡醫院廣東網絡醫院提供技術平臺。并且,于2015年2月9日,“宜華地產”變更為“宜華健康”,明確并把健康醫療服務作為未來主要業務發展方向。
之所以房地產行業會積極向健康領域謀求轉型,業內普遍認為,這是因為房地產行業“躺著就把錢賺了”的時代結束了,并且其利潤空間已被逐步壓縮。
數據顯示,2004-2014年龍頭房企凈利潤年復合增速為37.3%,2010年后明顯放緩,2014年進一步放緩至平均15%左右的水平,與此同時,中國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在2013年達到13億平方米的歷史峰值,在2014年底的商品房庫存面積則達到60億平方米的歷史高位,顯示隨著住宅開發業務達到頂峰,房地產行業面臨長期拐點到來以及凈利潤下滑的壓力。
在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研究員嚴躍進看來,國家明確提出“健康服務業”的概念,背后是對后續新興產業的一個具體規劃。對于房企來說,在尋找新興領域方面,也會格外重視此領域,因為這背后可能預示著各類優惠政策的出臺。
發布的《房地產服務產業鏈系列報告-醫療地產》顯示,相對于其他企業進入醫療領域而言,開發商介入醫院等產業具備一定優勢,主要表現在:醫療或醫院等項目前期投入大,需要較強資金運作和雄厚資金實力,房地產資金實力相對雄厚;大型房地產企業本身可以將醫療等資源與住宅社區結合,實現雙贏。
不過,在史立臣看來,房企轉型進行多元化經營,是為了規避單一的產業風險,但相比住宅開發而言,醫療行業投資依舊屬于重投資、慢回收項目,且項目初期收益并不穩定。開發商本身缺乏醫院管理經驗,在醫務資源上缺乏儲備,如何有效切入是后期成功的關鍵。目前看,市場更多行為是直接購買現有成熟資產。
分享與收藏:  資訊搜索  告訴好友  關閉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關鍵字:
 
推薦圖文
贊助商鏈接
推薦資訊
贊助商鏈接
 
站內信(0)     新對話(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