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2日,波士頓咨詢公司(BCG)發布最新報告《互聯網時代的就業重構:互聯網對中國社會就業影響的三大趨勢》。報告歸納出這三大趨勢分別為:在互聯網時代下,行業的平臺效應愈加明顯,在其生態圈內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平臺型就業”逐漸浮現,同時“創業式就業”熱潮快速發展;互聯網行業人才的就業面貌也有別于傳統行業,呈現出年齡低、工齡短、學歷高等特點。這三個新的就業趨勢對企業、個人和政府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報告撰稿人之一、BCG資深合伙人范史華(Fran?oisCandelon)表示,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弱化了土地和資本對勞動力的限制,勞動力的潛能得到釋放。隨著互聯網和各個行業的交融,行業間的界限日益模糊,互聯網對各個行業的就業影響呈現出更多的共性。
在互聯網時代下,新就業趨勢之一便是“平臺化戰略”被廣泛應用。平臺型企業通過為平臺上的產品/服務提供商聚集客源和提供支持服務而獲得收入,實現成長,而產品/服務提供商則得以專注于其專長的領域,在不斷挖掘和滿足個性化需求的過程中逐漸壯大發展和繁衍。
報告指出,在中國,互聯網行業經濟規模在2011-2014年間維持了50%的年均復合增長率,2014年已經達到8,700億元人民幣,占當年GDP的1.4%。根據BCG測算,2014年互聯網行業在中國直接創造了約170萬個就業機會。隨著行業的進一步發展,就業規模將繼續擴大,預計到2020年有望直接為約350萬人帶來就業機會。
同時互聯網企業的發展帶動了其生態圈內其它行業的發展,間接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以淘寶為例,淘寶平臺已經創造了860萬個就業機會,在未來一年還將再增加313萬個新的就業機會。此外,從網店經營到物流配送,乃至為平臺運營提供網絡基礎設施,淘寶平臺衍生出一個完整的生態圈,這當中有根據淘寶網店發展需求不斷細分的新行業,也有從淘寶平臺的發展中獲得新發展機遇的傳統行業(如快遞行業)。
互聯網的出現降低了交易成本,從而使得跨越企業邊界的協作成為可能。對從業者來說,發揮自我能力、與市場連接和實現自我價值不需要再完全依附于企業。而各種互聯網平臺的出現,更是進一步推動這種趨勢的發展,自由工作者群體規模日益擴大。
與此同時,報告認為,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網絡創業門檻大大降低(基礎設施支持、市場推廣成本、銷售渠道、融資渠道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創業而非擇業作為他們的首選就業方式。以淘寶為例,截至2014年6月,共有840萬人選擇了通過淘寶平臺創業并維持活躍狀態。
因此,“平臺型就業”逐漸浮現,同時“創業式就業”熱潮快速發展是互聯網時代下就業呈現的第二大趨勢。BCG還指出,互聯網作為一個新興行業,其就業面貌也有別于傳統行業,呈現出年齡低、工齡短、學歷高等特點。據統計數據顯示,互聯網行業從業人員的平均年齡為28.3歲,平均工作年限為2.5年,學歷背景以本科為主。
隨著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的融合正在加快,互聯網+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潮流。順應這個發展趨勢,各個行業對互聯網人才(即具備互聯網經驗和互聯網精神的人才)的需求日漸升溫,形成了互聯網人才的跨界流動。
報告最后指出,新的就業趨勢對企業、個人和政府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對企業管理者來說,為了維持企業在人才爭奪中的競爭力,管理者需要重新審視和梳理企業的人才管理戰略,以制定行之有效的應對舉措。對于從業者來說,則需要提高自我提升、自我管理和自我監督的能力,以更好地適應快速變化的商業環境,并在日漸多元化的就業方式中受益,實現對個人收入和時間管理上更大的掌控。而對政府來說,需要建立更為健全的扶持和社會保障體系,需要適應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對原有就業政策與法律進行適當調整,為自由工作者和創業者提供必要的支持。此外,在人才供應方面,政府還應引導高校適時調整人才培養規劃和培養方式,以解決人才輸出和企業需求不對口的矛盾。
報告撰稿人之一、BCG資深合伙人范史華(Fran?oisCandelon)表示,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弱化了土地和資本對勞動力的限制,勞動力的潛能得到釋放。隨著互聯網和各個行業的交融,行業間的界限日益模糊,互聯網對各個行業的就業影響呈現出更多的共性。
在互聯網時代下,新就業趨勢之一便是“平臺化戰略”被廣泛應用。平臺型企業通過為平臺上的產品/服務提供商聚集客源和提供支持服務而獲得收入,實現成長,而產品/服務提供商則得以專注于其專長的領域,在不斷挖掘和滿足個性化需求的過程中逐漸壯大發展和繁衍。
報告指出,在中國,互聯網行業經濟規模在2011-2014年間維持了50%的年均復合增長率,2014年已經達到8,700億元人民幣,占當年GDP的1.4%。根據BCG測算,2014年互聯網行業在中國直接創造了約170萬個就業機會。隨著行業的進一步發展,就業規模將繼續擴大,預計到2020年有望直接為約350萬人帶來就業機會。
同時互聯網企業的發展帶動了其生態圈內其它行業的發展,間接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以淘寶為例,淘寶平臺已經創造了860萬個就業機會,在未來一年還將再增加313萬個新的就業機會。此外,從網店經營到物流配送,乃至為平臺運營提供網絡基礎設施,淘寶平臺衍生出一個完整的生態圈,這當中有根據淘寶網店發展需求不斷細分的新行業,也有從淘寶平臺的發展中獲得新發展機遇的傳統行業(如快遞行業)。
互聯網的出現降低了交易成本,從而使得跨越企業邊界的協作成為可能。對從業者來說,發揮自我能力、與市場連接和實現自我價值不需要再完全依附于企業。而各種互聯網平臺的出現,更是進一步推動這種趨勢的發展,自由工作者群體規模日益擴大。
與此同時,報告認為,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網絡創業門檻大大降低(基礎設施支持、市場推廣成本、銷售渠道、融資渠道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創業而非擇業作為他們的首選就業方式。以淘寶為例,截至2014年6月,共有840萬人選擇了通過淘寶平臺創業并維持活躍狀態。
因此,“平臺型就業”逐漸浮現,同時“創業式就業”熱潮快速發展是互聯網時代下就業呈現的第二大趨勢。BCG還指出,互聯網作為一個新興行業,其就業面貌也有別于傳統行業,呈現出年齡低、工齡短、學歷高等特點。據統計數據顯示,互聯網行業從業人員的平均年齡為28.3歲,平均工作年限為2.5年,學歷背景以本科為主。
隨著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的融合正在加快,互聯網+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潮流。順應這個發展趨勢,各個行業對互聯網人才(即具備互聯網經驗和互聯網精神的人才)的需求日漸升溫,形成了互聯網人才的跨界流動。
報告最后指出,新的就業趨勢對企業、個人和政府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對企業管理者來說,為了維持企業在人才爭奪中的競爭力,管理者需要重新審視和梳理企業的人才管理戰略,以制定行之有效的應對舉措。對于從業者來說,則需要提高自我提升、自我管理和自我監督的能力,以更好地適應快速變化的商業環境,并在日漸多元化的就業方式中受益,實現對個人收入和時間管理上更大的掌控。而對政府來說,需要建立更為健全的扶持和社會保障體系,需要適應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對原有就業政策與法律進行適當調整,為自由工作者和創業者提供必要的支持。此外,在人才供應方面,政府還應引導高校適時調整人才培養規劃和培養方式,以解決人才輸出和企業需求不對口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