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發略顯花白,出鏡時仍著一席西裝,離開央視加盟樂視體育一年有余的劉建宏,依舊神采奕奕。不過,與一年前被傳獲得七位數年薪跳槽相比,昨日樂視體育用1.1億美元,收購2017-2020年亞足聯旗下所有賽事在中國內地的媒體版權顯然更受關注。同時,樂視體育還高調入股世界體育集團。樂視體育也成為繼阿里巴巴、蘇寧云商、萬達集團等巨頭之后,又一全面殺入體育產業的大玩家。體育產業似乎一夜間成為資本青睞的風口。頗為巧合的是,樂視體育召開發布會的同時,中超聯賽轉播等資源被體奧動力以80億元天價購得。
樂視再放重磅
樂視體育又拿下重磅賽事資源。樂視體育昨日的大手筆是亞足聯歷史上,首次將旗下所有賽事的全媒體版權授予新媒體平臺。同時,樂視體育還出資7500萬美元戰略入股世界體育集團(現更名為拉加代爾體育亞洲,以下簡稱“拉加代爾體育”),獲得后者20%股份,成為該公司第三大股東。
據悉,拉加代爾體育是亞洲最大的體育營銷、媒體版權行銷及賽事管理公司。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它獨家代理亞足聯旗下所有賽事的媒體版權和商業開發權,是亞足聯的長期合作伙伴,尤其在高爾夫球、網球及足球等多個領域擁有亞洲頂級賽事資源。
樂視體育砸重金購買體育賽事轉播權已非首次。據北京商報記者了解,9月,樂視體育便超過2億美元購買未來三年賽季香港地區英超獨家轉播權。目前已經擁有網球、F1等200余項、年均1萬多場賽事版權。此外,樂視體育還被傳花重金簽約劉建宏、黃健翔、董路、徐陽和范志毅等知名足球嘉賓和解說員,其中劉建宏曾被傳獲得樂視體育7位數薪資后從央視辭職。
數百億資本涌入
從解說員等體育方面的人才資源需求急劇升溫可以看出,體育產業已經獲得巨頭及資本高度關注,此前包括萬達集團、阿里巴巴、蘇寧云商、萊茵體育等上市公司均開始花重金布局體育產業。
據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從1月開始,萬達集團先后出資4500萬歐元收購西甲馬德里競技足球俱樂部20%的股份、10.5億歐元并購瑞士盈方100%股權、6.5億美元并購美國世界鐵人公司100%股權。與萬達集團只投資國外體育資源不同,阿里巴巴集團選擇國內外資源兼顧。去年6月,阿里巴巴以12億元投資廣州恒大足球俱樂部。今年9月成立阿里體育集團,隨后阿里體育與NCAA達成兩年獨家戰略合作,涉及賽事直播、票務以及相關衍生產品,并順利入股新浪體育,并成為新浪體育的第一大股東。
此外,爭搶體育資源的企業還包括蘇寧云商旗下的PPTV體育,耗資2.5億歐元獲得西甲全媒體獨家版權;已經在深交所上市的房地產企業萊茵置業甚至在7月更名萊茵體育,加碼游泳、籃球和亞運會等體育資源的爭奪。
單薄的產業現狀
全民對體育資源的消費熱潮,加劇了巨頭對體育資源的爭奪。資深媒體人顏強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市場需求是巨頭爭奪體育資源的主要原因。“體育產業處在高溫時期,市場熱情高,以樂視體育為代表的企業針對體育資源持有方爭奪是對該行業看好、希望對該產業提早布局的表現。”
統計數據顯示,我國體育運動人口約6.8億,體育產業總值3563億元,而占GDP的比重僅僅0.6%,與世界上較發達國家體育產業占GDP比重一般在2%以上相比,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相對還處于較低水平,未來空間很大。
與需求相對應的是,中國目前還只是競技強國,非全民熱衷參與體育運動的體育大國。相比于日韓等鄰國,我國的足球場、籃球場等資源遠遠落后。不過,巨頭與資本進入依然無法在短時間內完成體育市場培育。以萬達集團收購鐵人三項為例,北京體育大學博導、江西財經大學副校長易劍東表示,鐵人三項運動在歐美國家普及率、參與率很高,但國內熟知該項目的人群比例則很低,同時,國內環境條件也不利于該項目推廣,市場培育有難度。
同時,巨頭在短時間內同時入局也可能為行業帶來危險泡沫。不過顏強認為,任何一個事物在高速發展過程中都會存在泡沫,泡沫本身并非壞事。而當前巨頭高價搶購體育資源并沒有造成泡沫,“對于中國的巨大市場而言,當前對上述體育資源的估值大體相當”。
樂視再放重磅
樂視體育又拿下重磅賽事資源。樂視體育昨日的大手筆是亞足聯歷史上,首次將旗下所有賽事的全媒體版權授予新媒體平臺。同時,樂視體育還出資7500萬美元戰略入股世界體育集團(現更名為拉加代爾體育亞洲,以下簡稱“拉加代爾體育”),獲得后者20%股份,成為該公司第三大股東。
據悉,拉加代爾體育是亞洲最大的體育營銷、媒體版權行銷及賽事管理公司。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它獨家代理亞足聯旗下所有賽事的媒體版權和商業開發權,是亞足聯的長期合作伙伴,尤其在高爾夫球、網球及足球等多個領域擁有亞洲頂級賽事資源。
樂視體育砸重金購買體育賽事轉播權已非首次。據北京商報記者了解,9月,樂視體育便超過2億美元購買未來三年賽季香港地區英超獨家轉播權。目前已經擁有網球、F1等200余項、年均1萬多場賽事版權。此外,樂視體育還被傳花重金簽約劉建宏、黃健翔、董路、徐陽和范志毅等知名足球嘉賓和解說員,其中劉建宏曾被傳獲得樂視體育7位數薪資后從央視辭職。
數百億資本涌入
從解說員等體育方面的人才資源需求急劇升溫可以看出,體育產業已經獲得巨頭及資本高度關注,此前包括萬達集團、阿里巴巴、蘇寧云商、萊茵體育等上市公司均開始花重金布局體育產業。
據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從1月開始,萬達集團先后出資4500萬歐元收購西甲馬德里競技足球俱樂部20%的股份、10.5億歐元并購瑞士盈方100%股權、6.5億美元并購美國世界鐵人公司100%股權。與萬達集團只投資國外體育資源不同,阿里巴巴集團選擇國內外資源兼顧。去年6月,阿里巴巴以12億元投資廣州恒大足球俱樂部。今年9月成立阿里體育集團,隨后阿里體育與NCAA達成兩年獨家戰略合作,涉及賽事直播、票務以及相關衍生產品,并順利入股新浪體育,并成為新浪體育的第一大股東。
此外,爭搶體育資源的企業還包括蘇寧云商旗下的PPTV體育,耗資2.5億歐元獲得西甲全媒體獨家版權;已經在深交所上市的房地產企業萊茵置業甚至在7月更名萊茵體育,加碼游泳、籃球和亞運會等體育資源的爭奪。
單薄的產業現狀
全民對體育資源的消費熱潮,加劇了巨頭對體育資源的爭奪。資深媒體人顏強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市場需求是巨頭爭奪體育資源的主要原因。“體育產業處在高溫時期,市場熱情高,以樂視體育為代表的企業針對體育資源持有方爭奪是對該行業看好、希望對該產業提早布局的表現。”
統計數據顯示,我國體育運動人口約6.8億,體育產業總值3563億元,而占GDP的比重僅僅0.6%,與世界上較發達國家體育產業占GDP比重一般在2%以上相比,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相對還處于較低水平,未來空間很大。
與需求相對應的是,中國目前還只是競技強國,非全民熱衷參與體育運動的體育大國。相比于日韓等鄰國,我國的足球場、籃球場等資源遠遠落后。不過,巨頭與資本進入依然無法在短時間內完成體育市場培育。以萬達集團收購鐵人三項為例,北京體育大學博導、江西財經大學副校長易劍東表示,鐵人三項運動在歐美國家普及率、參與率很高,但國內熟知該項目的人群比例則很低,同時,國內環境條件也不利于該項目推廣,市場培育有難度。
同時,巨頭在短時間內同時入局也可能為行業帶來危險泡沫。不過顏強認為,任何一個事物在高速發展過程中都會存在泡沫,泡沫本身并非壞事。而當前巨頭高價搶購體育資源并沒有造成泡沫,“對于中國的巨大市場而言,當前對上述體育資源的估值大體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