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銀行開網店如今不再是新鮮事了。去年10月,光大銀行在淘寶網買存款的消息被炒得沸沸揚揚,再之前,交通銀行的熊貓銀幣早早就在淘寶網的理財專區掛了出來。商業銀行借助網絡新興業態來推銷自己,在賺足眼球的同時,有可能帶來哪些思考呢?
商業銀行借助網絡平臺進行品牌宣傳、產品推廣已經非常正常。比如去年10月開始的光大"定存寶"產品,日前已經累計成交約55000筆,被收藏7000次。從介紹來看,"定存寶"起購金額為50元,預期年化收益率為2.86%-4.75%。根據淘寶"旺旺"的介紹:只要有支付寶賬戶的用戶就可以在線購買,不需要辦理光大銀行實體卡片。而到目前為止,成功交易的記錄里面,也不乏5萬元-10萬元的大買家,交易比較活躍。
而根據記者了解,早在去年7月,交通銀行就已經將網店開進了淘寶。也是隨著首個銀行旗艦店進駐淘寶之后,金融機構開始盯上了電商這塊"大蛋糕"。交通銀行行長牛錫明就曾經明確表示,電子渠道代表商業銀行的未來。
網絡理財看上去方便又高效,不過相關的風險自然也是要考慮的。盡管相關銀行人士表示,網店成本低,又能吸引很多喜愛網上購物的客戶,對銀行來說是一舉多得。但是由于商業銀行爭搶網絡市場,難免引起很大的爭議。如光大銀行開賣"定存寶"之后,就被質疑為銀行公開攬儲的一種新手段,實際上到目前為止監管部門也沒有定論。業內專家表示,隨著我國利率市場化在逐漸推進,相關的監管情況也是在不斷發生變化。當然,大家對于這些產品也還是處于觀察的階段,到底有什么樣的風險,目前還沒有看出來。
(責任編輯: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