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網絡的影響力日益增加,一些網絡用語也頻繁地出現在各種政府文件中。“省法院、9個中院和25個基層法院開通了官方微博,粉絲量達407萬。”這是省高院2013年工作報告中第10頁的一句話。其中“粉絲量”的說法引發代表討論。
清遠團省人大代表張秋生說,這個詞表述得并不準確,“因為粉絲是對某個人的追隨”。張秋生表示,正規報告中出現“粉絲量”這種娛樂化的詞語并不恰當,建議將“粉絲量”改為“關注量”。“對個人可以用粉絲量,對單位最好用關注量。”廣州團第五組審議兩院報告時,也有代表指出報告中出現“粉絲”字樣“顯得不太嚴肅”。不過,同組的代表陳偉才則認為,這反而證明法院報告接地氣。
“粉絲量”和“關注量”,哪個更合適?昨日,南方都市報官方微博就此話題在網上發起討論。截至昨晚11點,參與投票的180余名網友中,選擇二者的網友各占約35.6%,剩下28.8%的網友認為二者意思差不多,使用哪個無所謂。
“粉絲量”“關注量”哪個更合適?
粉絲量。通俗易懂,貼近大眾。 35.6%
關注量。報告用語應正式規范。35.6%
無所謂。兩個量都是一個意思。28.8%
(責任編輯: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