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歲末,到飯店聚餐的消費者經常能看到店內懸掛著一些有顏色的“臉蛋”,餐飲單位近期被監督檢查的結果分別用綠色笑臉、黃色平臉和紅色哭臉顯示,代表結果的良好、一般和較差。雖然這種食品安全監督公示的形式十分形象,但必須要消費者上門才能看到,有些店家甚至偷偷藏起來以防“家丑外揚”。記者昨天從市食藥監管局獲悉,目前監管部門正就“臉色”上網與大眾點評網等網站溝通,今年消費者上點評類網站查看餐飲單位的評價和口碑時,還能同時看到其“臉色”,從而決定是吃還是不吃。
“臉色”配點評,要先“翻譯”
要順利讓臉色上點評類網站,還有技術問題要解決。據市食藥監管局副局長謝敏強介紹,目前本市的食藥監管局網站已經實現了臉色上網,全市5.15萬家獲得餐飲服務許可證的餐飲單位近期是什么表情,消費者都可以在線查閱。但是還存在兩個問題。
其一,部分餐飲服務單位的信息收集有待完善。記者昨天在市食藥監管局網站上輸入“傣妹火鍋”,系統僅顯示 “黃浦區傣妹火鍋店”和“普陀區傣妹火鍋店”兩家,臉色分別為綠色和黃色,但實際上該火鍋品牌在上海開的分店遠不止這兩家。其二,許多餐飲單位分別有用于登記注冊餐飲服務許可證的“企業名”和實際面向消費者的“店招名”,目前市局網站公布的都是“企業名”,消費者如輸入“店招名”,往往查不到該店的臉色,還是要上門才知。比如吳記麻辣火鍋仙霞路店,其“企業名”實際為“吳記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仙霞路店”,如輸入“吳記火鍋”就查不到相關信息。
謝敏強表示,目前食監部門正在加快技術攻關,做“翻譯”工作,在“企業名”的基礎上加上“店招名”。這樣消費者登錄點評類網站搜索飯店時,就能直觀地看到臉色。如果有消費者在網上查閱到飯店的臉色,實際就餐中卻沒有看到飯店公示,可向食監部門舉報。食監部門將責令相關單位整改,情節嚴重的將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