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2012年,第三方支付行業“大事”不斷。
基金支付許可證的頒發、京東蘇寧等傳統互聯網企業的進入、線下收單市場的迅速掘起、電信運營商在移動支付的布局、O2O模式的試水……一系列熱點事件表明支付行業逐漸進入戰略轉型期,2012年中國互聯網支付市場逐步走向成熟。
如果說央行頒發“支付牌照”是支付行業上出現的一次重大分水嶺,那么,在2013年初,當獲得支付牌照的企業達到了223家,占到國內400多家第三方支付企業半數以上時,這個隱含著10萬億市場份額的行業才真正進入了“后牌照時代”的爭奪。面對傳統市場空間見頂、盈利需求提升以及線上線下相融合的行業發展趨勢,各家支付企業紛紛采取差異化的市場拓展戰略,核心競爭力日漸凸顯,布局也趨于明朗化。
“把易寶理解為一棵大樹,行業就是易寶生存的土壤,行業解決方案就是我們的根,而金融則提供了水分。”易寶支付CEO唐彬在談到他對易寶未來的布局時用了這樣一個很形象的比喻,闡述了“支付+金融”行業策略的內涵,他把2013年作為易寶三年計劃的開局之年。
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
據記者了解,國內第三方支付始自2000年,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形成三種模式,第一種是支付網關管理模式,簡單地做個網關軟件,并不深入做行業,價值有限;第二種是以支付寶為代表的擔保支付模式,解決的是誠信、信任問題;第三種是從2005年開始發展起來,以易寶支付為代表的行業支付模式。
“當我們開始做支付的時候,支付寶已經布局了C2C的擔保模式,我們需要尋找差異化的競爭方式,于是選擇了針對行業的支付模式。”作為國內行業支付模式的開拓者,唐彬告訴記者,對于資源有限的初創公司,行業模式不存在誠信與物流問題,不需要向許多人擔保服務,成本和風險較為可控,而且圍繞重點行業進行深耕,也有助于企業的快速成長。
2005年,網絡游戲行業在互聯網的帶動下蓬勃發展,易寶看準了這個時機,布局數字娛樂行業,從此開始了在行業支付領地的拓展。2006年,隨著國內航空客票電子化的趨勢,易寶轉戰航空業,與各大航空公司在機票B2C直銷與B2B分銷層面達成合作,并從航空公司、代理人直銷、分銷業務流程等特點出發,為航空公司量身定制全程電子商務化解決方案。
2009年,電信行業競爭加劇,如何把握市場先機,并形成差異化的競爭優勢成為各運營商關注的重點。易寶抓住時機布局電信行業,通過專業化解決方案實現用戶通過易寶支付平臺,隨時隨地隨意用手機、POS、互聯網、自助繳費終端等方式完成繳費,幫助運營商樹立起全新的業務品牌。
通過三年多聚焦關鍵行業,2009年,易寶完成了從百億級市場向千億級市場的過渡,在業內率先盈利,并開始瞄準萬億級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