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初的一個周二,阿里巴巴的全體員工都收到這樣一封郵件,開頭這樣寫道:“各位阿里人,期待寫這封信很久了,終于等到了這一天,這一刻……”
郵件的作者是現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48歲的馬云。信中,他披露了一個讓人意外的消息:從今年5月10日起,將不再擔任阿里巴巴集團首席執行官一職。當消息傳到外界,這個年富力強卻突然選擇離任的創始人CEO讓很多人感到不解。
懂“退”才是高手
盡管盛傳馬云辭去CEO職位重要的原因是因為覺得太累,熔盛重工集團的董事局主席、總裁陳強卻認為,馬云作為企業家有足夠的抗壓能力,這時選擇退出,更重要的應該是為企業長遠發展的考慮。
2個月前,陳強剛剛接手了他所在企業創始人、44歲的前任董事會主席張志熔的職位。談及創始人張志熔,陳強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離開崗位并不意味著離開企業,”張辭去公司職位,依然是大股東,對企業的發展依然保持著關注。
在他看來,創始企業家退出或者部分退出一定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是希望能從企業經營的具體事務中解脫出來,能夠靜下心和騰出精力來去思考真正對公司有幫助的核心戰略方向上,希望公司能夠發展成為百年企業。”
“他們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是超前的,所以會引起這樣多的關注。”陳強說,也正是這種超前的意識,是其成為知名企業家的基因。而對自己而言,創始人完全退出企業職位,也是一種“放手去做吧”的最大的信任和支持,當然這也讓他覺得壓力更大了。
其實,這樣的創始企業家在中國也不少見,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在他的人生剛進入43歲的時候,就宣布退出海信經營管理“一線”,其經管重擔轉移到48歲的執行總裁于淑岷身上。周厚健曾這樣解釋自己的舉動,“8年時間,這個企業已經帶上了很多我個人的特點,比如保守,這會成為企業發展的桎梏。因此,我必須退。”
“懂退才是高手”,德勤管理咨詢中國區主管合伙人王大威說,最高的戰略境界是懂得什么時候該舍棄,這也給了自己員工一個激勵的信號,那就是會有更多正向的職業發展機會。
“創業和守業,如同打江山和坐江山。”北大縱橫管理咨詢集團合伙人金波說,所需要的性格特質是不同的,創業所需要的天馬行空的創新精神,而當企業發展壯大,雖然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也都需要創新精神,但后者基本是在某些商業規則之中的創新,更需要的是規范化的、長期穩定的發展。
退出的不同理由
Twitter聯合創始人比茲·斯通(Biz Stone)在2011年6月宣布自己將暫時脫手Twitter的具體事務,和Twitter聯合創始人埃文·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杰森·戈德曼(Jason Goldman)一道,重新開啟Obvious集團的業務,專注于孵化新想法。
耀眼的不只是新項目,還有他36歲的年紀,這可不僅是年富力強了,對很多人來說是相當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