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亚洲在线小视频_国产成人在线电影_高清在线一区二区

|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貿易服務免費平臺
 
 
當前位置: 貿易谷 » 資訊 » IT互聯網 » "學子論文"網絡時代需要"看客" (1)

"學子論文"網絡時代需要"看客" (1)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3-02-04 19:41  來源:貿易谷  作者:貿易谷絡  瀏覽次數:123

看客,我們并不陌生。他們是魯迅筆下那群冷漠、麻木的圍觀者,也是整個社會眾口一心批判的人。但是,隨著Web2.0 時代的到來,傳播方式由單向傳遞轉變為相互傳遞,隨即引起了筆者對網絡看客的重新定義。

一、什么是網絡看客?

在人人玩轉微博、論壇等社交網絡的今天,看客已經不再是魯迅筆下“看熱鬧”但不參與的人,而是敢于發表意見,甚至充當意見領袖的一群人。

當某一社會事件發生后,他們投身于網絡這個虛擬卻爆發出極大能量的世界,通過電腦或手機鍵盤我手“敲”我心,迅速地在某一突發事件中占據主導力量。大多數時候,他們不是時間的當事人或核心,但是,他們會以“看客”的角度,客觀地關注事態發展甚至做出評價。當然,看客不是一個人,也不是所有的看客都發表同一種意見。他們把自己的觀點、想法和建議以跟帖、轉發或評論的形式發表在網絡上,而網絡的低門檻則可以讓更多的人看到不同的看法。大家可以針對某一意見進行討論,也可以單純針對事件各抒己見。

說到底,網絡看客是由上世紀九十年代興起的公民新聞發展而來的。1998年,德拉吉博客網(drudgereport.com)率先向全世界揭露了克林頓與萊溫斯基的丑聞;2005年7月7日倫敦公共交通系統大爆炸,英國主流媒體當即獲得大量來自普通民眾的新聞圖片和錄像。而公民新聞真正擁有自己的身份是在2000年,韓國記者吳延鎬創辦了全球第一家公民新聞網站(ohmynews.com),成功地將“人人都是記者”的口號鑄成現實,并在韓國第十六次大選的時候成為盧武鉉的輿論陣地,直接影響韓國政治經濟的發展。由此可見,隨著科學技術尤其是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傳統媒體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威脅,普通人不再拘泥于“早上翻報紙、晚上看新聞”的傳統傳播形式,而是主動、自發地發現新聞。當這一點被淋漓盡致地表現于網絡時,網絡看客便應運而生了。

分享與收藏:  資訊搜索  告訴好友  關閉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關鍵字:
 
推薦圖文
贊助商鏈接
推薦資訊
贊助商鏈接
 
站內信(0)     新對話(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