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接近阿里巴巴高層的消息人士透露,在馬云2013年的戰略里,阿里金融將轉型,擴張的重點方向從一向被外界看好的阿里小貸,轉向擔保業。
“2013年馬云要在全國設7個金融中心,以擔保為主,小貸陸續退出,在未來5年之內要申辦自己的銀行。”上述消息人士指出,“阿里金融不一定退出小貸,但它不再擴張了,轉向擔保業擴展。”
不再主攻小貸市場?
阿里小貸的“浙江+江蘇+上海”模式,被廣東業界視為“違規”,至少是借著“網絡貸款”打了個“擦邊球”。
與此消息相關,從廣東業內人士處獲息,馬云2012年曾想在廣州設立一家阿里小貸,注冊資金3個億,并向當地金融辦要求可以全省經營。放貸對象主要是淘寶和阿里巴巴的賣家。但“目前計劃并無進展,已停擺”。
回顧以往,馬云的小貸金融夢持續了多年。2007年6月,阿里巴巴正式與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在中小企業融資領域展開戰略合作,命名為“阿里貸款”。
2009年后,“阿里貸款”從B2B業務中拆分出來納入阿里巴巴集團,負責集團旗下所有子公司平臺的融資業務,此后更名為“阿里巴巴金融”(以下簡稱“阿里金融”)。
此后,馬云一度加快了步伐。2010年6月,浙江阿里巴巴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浙江阿里小貸”)正式成立,貸款金額上限為50萬元;2011年6月,繼浙江之后,馬云又到重慶設立了第二家阿里小貸。
事實上,在阿里小貸成立之初,業內曾懷疑過這個電商大鱷的金融能力,然而浙江和重慶的阿里小貸以16億元的注冊資金,交出了一份不錯的答卷:截至2012年6月末,阿里金融已累計為超過12.9萬家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服務,貸款總額超過260億元。
而在2012年7月20日,阿里金融已經實現單日利息收入100萬元——這意味著,如果這一勢頭持續一年,阿里金融的利息收入將達到驚人的3.65億元。并且在全部都是信用貸款的情況下,阿里小貸不良率僅為0.9%。正因如此,阿里小貸被業內譽為“最賺錢的小貸公司”。
“阿里小貸年化貸款利率大致達到17%-18%,壞賬率低于1%,毛利率在15%左右,扣除資金成本、人力成本,目前收益還不錯。”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研究員馮林表示。
馮林指出,阿里小貸通過網上的數據規模足以形成一套針對其網上企業的“征信系統”,能把手續和審批流程壓縮得非常短,非常便利地放貸。“從賺錢的角度來看,它沒有必要退出小貸。”
然而,換一個角度來看,小貸公司的發展卻一直受制于政策和法規的限制。
“小貸核心問題是很容易觸紅線,一條是資本金的紅線,一條是跨地區監管的紅線。”一位廣東小貸業內人士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