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2年的網商大會上,馬云就宣布,阿里巴巴將從2013年1月1日起轉型,重塑為平臺、金融和數據三大業務。
馬云稱,阿里會重建一個金融信用體系,“在這個金融體系里面,我們不需要抵押,我們需要信用;我們不需要關系,我們需要信用?!?/p>
在阿里巴巴近日宣布的支付寶調整中,支付寶共調整為支付寶與共享平臺事業群、金融事業群、國內事業群、國際業務事業部4個事業群。
如果說平臺業務是阿里巴巴的今天,那么金融業務就是阿里巴巴的明天。無論從調整架構還是業務分工,支付寶這四個事業群都被拿到更高的地位上來。
有業內人士認為,阿里巴巴通過這樣的分拆,第一種可能性是擴張金融服務范圍。三大事業群顯然將會以看似獨立的各自發展相關業務,而國際事業部的成立標志著其國際業務拓展也將開始。第二種可能性則是希望化整為零。支付寶反復澄清其不會做銀行,只是做金融。由于做銀行受到管制,阿里巴巴會將各項金融業務逐一拆解,變成政策允許的單向業務,如此一來,確實沒有必要成立受監管的銀行部門,便可以實現同樣的目的。
互聯網評論人士魯振旺表示,阿里金融的放貸額度受到資本金限制,而支付寶卻有大量的沉淀資金。如果二者進一步融合,將在盤活沉淀資金、擴大放貸額度方面做出有益嘗試。但在目前的監管條件下,這一步很難。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阿里金融的模式建立在其擁有阿里系龐大電商生態系統的基礎之上,相當于擁有了一個詳盡的征信系統數據庫。阿里金融模式的局限在于無法延伸至阿里生態之外,僅限于此的話,將使改善整個小微企業信貸扶持的努力受到限制。散落于各政府部門的信用體系應當整合起來,結合阿里金融等民營經濟領域的數據積累,形成統合的征信數據庫。
(責任編輯: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