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身女孩盛小姐今年27歲,海外留學回滬后她的父母從未停下過操心的步伐,不是在安排相親,就是在尋覓相親的路上。去年,父母花3萬元幫她入會了一家聲稱只做高端會員的婚戀網站,然而買來的白金級VIP身份卻并未換得如意郎君的出現。此間,盛小姐的父母與婚介之間齟齬不斷,甚至為退會費之爭鬧上了法庭。昨日,一中院開庭審理了這起服務合同糾紛的上訴案。本報記者 盧燕
四大硬指標把關
和大多數焦慮的雙親一樣,盛小姐的父母不停地為女兒的終身大事操心,在挖掘完身邊所有的人脈資源后,又慕名去到人民廣場相親角掛牌尋覓,但種種努力依舊沒有任何收獲。
此后,盛小姐的母親親自挑選了一家自認為信得過的婚介網站,并對婚介服務顧問開出五大必須滿足的硬指標:“必須有上海戶口;有房;名校畢業,如果和女兒一樣是海歸,必須得碩士以上;年齡差距不能超過5歲。”面對盛母的種種要求,服務顧問告訴她:“這些條件都能滿足你,具體成功率不好說,但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對是不成功的。”行事謹慎的盛母帶著這些信息回家后,與老伴商量下來覺得:“婚介問我們要了女兒的畢業證書、身份信息、家庭情況,應該也會這樣對等地要求男會員,服務應該不會假。”
就這樣,抱著試一試的心態,盛母去年4月份預付給婚介所3萬元,代女兒簽下了為期一年的“鉆石會員”婚姻介紹服務合同:盛小姐成為“白金VIP”會員,推薦的會員月收入在1.5萬元-3萬元,享受定位愛情獵頭服務等。
四次見面全泡湯
簽下合同后,盛小姐在母親層層篩選、嚴格把關下,兩個月時間里面見了三位男會員,其中一位見了兩次,卻差點上演四出“我的相親對象是極品”。在昨天的庭審現場,盛小姐的父親情緒激動地講述了女兒四次見面的尷尬經歷:“第一次見面,男方開著奔馳來見我女兒,是個富二代,可他的生活習慣跟我女兒過不到一塊兒去,他愛泡夜店、泡酒吧。”
沒過多久,盛小姐又見了第二個,見之前,顧問告訴盛小姐父母對方是香港大學畢業的,是當年的高考狀元,見了面之后一問,根本不是什么高考狀元。“接下來,見的第三個比我女兒足足大了6歲,當初說好年紀不能大過5歲的。到了第四次,我女兒跟對方聊了半天也沒問出來對方工作是什么。”
四次安排下來,盛小姐已是苦不堪言。本來就對父母網絡征婚的做法頗有微詞,這下,她對父母的安排更加反感。事實上,盛小姐與幾位男會員只有一面之緣的點頭之交,可盛小姐的母親與婚介顧問之間的聯系卻是“打得火熱”,電話不斷,目的就是為了更多地了解男會員的各種信息。
“電話不通”惹怒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