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京晚報》報道,為期三年的器官移植試點終于要在全國全面鋪開了。2月25日,衛生部和 中國紅十字會舉行全國人體器官捐獻工作視頻會議,會上傳來消息,我國目前已初步建立全國器官移植和捐獻體系,從本月開始,人體器官捐獻將從之前的19個試 點省份擴展到全國所有省份。人體器官捐獻志愿者的信息,將實現全國聯網。
僅1%患者能等到器官
中國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趙白鴿透露,我國自2010年3月人體器官捐獻試點工作開展以來,截至今年2月22日,共實現捐獻659例,捐獻大器官1804個。捐獻例數前三甲的省份是廣東、浙江和湖南。
據悉,我國內地器官捐獻率為平均每百萬居民中只有0.03名捐獻者。我國目前的器官移植主要還是依靠死囚捐獻,移植死囚的器官占到總量的60%到70%左右。
前日,武警總醫院器官移植中心副主任醫師劉煜,北京市政協常委、首都醫科大學放射科主任李昆成透露,目前,我國每年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已經達到了100 萬左右,而真正能夠做上移植手術的只有1萬人,其中需要做肝移植的患者是每年20萬到30萬,但是達到愿望的人只有3000到4000人。很多需要心臟、 肝臟、肺臟這些器官的患者都在等待中就不在了。
器官捐獻將全國聯網
上個月,全國統一的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已經成立,現已正式開展工作。趙白鴿透露,今年整個器官捐獻的信息將全國聯網,今后醫院如果獲得了一個器官,就必須通過衛生部器官分配和共享系統進行統一的分配。
趙白鴿表示,信息系統在國外包括四部分,分別是申請、注冊、分配和評估,我國整個系統也是朝著這個方向去努力,但全部完成需要一定時間。“到今年年底,我們希望能把注冊、申請部分完成,然后再逐漸發展到分配和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