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著各種“網絡馬甲”招搖撞騙
網絡傳銷“七十二變”迷人眼
“點擊鼠標,月入10萬!”、“坐在家里,也能掙大錢!”……春節后求職高峰來臨,在廣東的網吧里查詢招工信息的湖南籍農民工何少勇,很快就被這類消息吸引。“開始還以為碰到了發財的機會,差點加入,幸虧有受過騙的朋友提醒,才知道原來是一群傳銷騙子搞的。”
在經歷了初期階段后,近年來,網絡傳銷又改頭換面,穿上了“電子商務”、“網絡直銷”、“投資理財”、“私募基金”、“網游盈利”、“資本運作”、“股權投資”、“網上培訓”等“網絡馬甲”。湖南省工商局經濟檢查總隊隊長毛愛倫介紹說,網絡傳銷就像病毒一樣,不斷出現新的變種,企圖逃脫執法部門的查處。工商部門提醒網民,目前正值求職高峰期,網民務必嚴加提防這種“美麗陷阱”。
網絡傳銷愈演愈烈
近年來,隨著我國不斷加大對傳統傳銷的打擊力度,以及人們對傳統傳銷有了一定認識,加上互聯網的快速普及,傳銷犯罪分子把主要“陣地”轉移到互聯網,網絡傳銷也愈演愈烈。以全國打擊傳銷工作的重點地區湖南省為例,當地2012年查處的10起傳銷典型案例中,網絡傳銷就占了六起,全國網絡傳銷案件的數量逐年飆升,發展之迅猛令人吃驚。
簡單說,網絡傳銷是指不法分子依托互聯網,利用部分民眾貪財懶惰的心理,通過拉人頭、收取各種名目的費用、發展下線來牟利,擾亂經濟秩序、破壞社會穩定的行為。
毛愛倫介紹說,網絡傳銷發展初期,主要是以網絡為宣傳平臺,把傳統傳銷和互聯網“嫁接”在一起。他們通過網絡聊天誘騙網民加入傳銷組織,繳納入會費并發展下線,誘騙對象主要是熟悉的網友和誘惑性廣告“釣”來的網民;或者先在網絡上“遍撒網”尋找“下線”,然后在現實中將“下線”們召集,舉行家庭式小型聚會進行洗腦,以此規避大規模聚會易被查處的風險;或者開辦實體店,以此為掩護,在現實中“拉人頭”,然后再在相關網站上進行入會登記、輸入推介人資料、繳納“入會費”等。
2012年被查處的橫跨湖南、山東、廣東等多省、涉案金額過億、“下線”過萬的“軍圣營銷”特大網絡傳銷案便屬于“嫁接模式”。湖南省公安廳經偵總隊副總隊長劉岳兵介紹說,最初,犯罪嫌疑人徐啟軍在山東省臨沂市注冊成立臨沂軍圣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軍圣公司”),在全國各地設分公司、辦事處和專賣店,對外宣傳謊稱公司是國務院的直屬機構,以“代表國家”收編“人際網”會員為名拉攏人員加入公司,在網絡上、現實中拉人頭發展下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