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不論是智能手機還是移動互聯網行業的發展速度之快都令人乍舌,然而,在飛速奔跑的科技行業面前,蘋果的“藝術性”讓國內的互聯網企業望塵莫及,大多數國內企業與此前的家電、電腦時代一樣很快陷入了同質化競爭的泥潭。如何將藝術創造的思路融合進科技產品,甚至上升到產業的高度,成為再次拷問中國自主創新行業的難題。本月末,國內首個科技與藝術結合的創新產業聯盟在京成立,給了這些疑問一些新的思路。
尋找機會的宋莊
位于北京通州的小鎮宋莊,因為當代藝術的聚集而享譽全球。截至2012年底,已經有近5000位藝術家在宋莊生活創作,其間分布著22座大型美術館、113家畫廊、4500多個藝術工作室,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藝術家群落集聚地。
“雖然云集了數千藝術人才,但長期以來的行業傳統讓他們習慣了慢節奏、缺規劃的生活方式,導致相關作品和創意、靈感很難接地氣。”這是讓宋莊藝術促進會名譽會長胡介報一直很頭疼的事情,不僅如此,宋莊5000名登記的藝術工作者中,真正作品不愁賣的只有不到20%,絕大部分的藝術工作者都面臨著低收入甚至零收入的境地。
李維(化名)2009年底就到宋莊了,相對低廉的生活成本,又能認識很多圈子里志同道合的朋友,他覺得這里是原創的天堂。李維在宋莊搞了一年多的雕塑原創創作一直靠著朋友的接濟和不多的存款。
他的作品苦于沒有銷路也一直沒有賣出去,2010年中旬不得不開始到大興附近的廠子里“打工”,用他們行里的話來說就是“接行活兒”,賺取的收入勉強能夠維持自己的宋莊的原創雕塑創作。李維在接受采訪時不愿意實名,“坦白說現在日子過得很苦,缺乏宣傳自己創作作品和理念的渠道和機會,我只是想等待一個突破口。”
如何能夠發揮宋莊藝術家資源的優勢,做一些“接地氣”的藝術行為嘗試,是曾經擔任宋莊鎮黨委書記的胡介報這幾年來一直在思考的問題。直到一年多前遇到董海平,他的想法成為了現實。
董海平是反流氓軟件聯盟的發起人,在2006年發起了一場針對十多家知名IT企業網絡的流氓軟件的訴訟。此次董海平希望能夠借助電子商務平臺創建國內首個科技與藝術結合的創新產業聯盟。他認為,大多國產品牌與此前的家電、電腦時代一樣陷入同質化嚴重的泥潭,如何將藝術創新的思路融入冷冰冰的科技產品,成為再次拷問中國自主創新行業的難題。
這也是創新聯盟發起人董海平將聯盟的突破口選擇科技領域的原因,“科技產品設計與藝術發展緊密相連,每當一個藝術流派興起,都會對產品設計產生影響。比如波普運動,作為一場廣泛的藝術運動,它反映了二戰后一代青年力圖自我表現、追求標新立異的心理,并導致當時的設計強調新奇和獨特,大膽采用豐富的色彩,對科技產品設計影響深遠。”
胡介報也非常認同這樣的思路。在他看來,產品除了使用功能外,具有藝術內涵很重要,同時藝術融入帶來的設計前衛的特性,將為企業預存幾代產品的創新設計思路。創新產業聯盟的作用就在于此。
藝術家加盟科技企業帶來新感覺
趙斌和馬越是兩個長期在宋莊打拼的藝術工作者,他們很看好聯盟的成立和意義。馬越已經過了為生存打拼的階段,因此想要嘗試一些更深入的東西。“在網上賣畫不是我的目標,如果通過和企業接觸,將自己理解的藝術元素和企業的設計理念結合,打造出一件有豐富內涵的產品來,這才是我看重的。”
作為景觀規劃設計上的專家,趙斌則希望從整體環境設計上理解科技產品和居住環境的和諧搭配,從而創造出一種美的享受。這些要求與聯盟打通藝術與科技的橋梁,建立藝術與科技產品設計融合互動新平臺的初衷是相符的。
目前,創新產業聯盟由淘寶、奇虎360、新浪等科技企業,以及宋莊藝術促進會、藝術家和科技產品設計師組成。旨在依托豐富的宋莊當代藝術資源,聚合IT軟硬件企業、互聯網服務企業等,打通藝術與科技的橋梁,建立中國原創當代藝術與科技產品設計融合互動的新平臺,讓藝術家與科技產品設計師對接,將藝術與產品設計的互助交流常態化。
董海平透露,聯盟的企業陣容將不斷擴大,對于有藝術設計需求的企業而言,進入聯盟意味著其可以獲得在產品設計上有針對性的藝術元素植入的強大支持。聯盟企業的產品設計、UI設計等還可以通過平臺與藝術家直接溝通,用他們獨特的感性為聯盟企業的產品增加豐富的藝術內涵和視覺沖擊。聯盟還可以根據企業需求,為他們提供尋找般配的藝術搭檔,將符合條件及的藝術家聘為創意顧問,甚至直接邀請他們加盟創意團隊。
同時,宋莊藝術家的各類作品或原創設計還將展示在聯盟網絡平臺上。目前,宋莊已經開始與淘寶展開合作,后者將定期公開拍賣與宋莊藝術家合作的作品。
8848網站創始人,“有中國電子商務之父”稱號的王峻濤(老榕)目前正在經營琉璃廠電商平臺,他對于傳統藝術品與電商結合的模式非常看好,并認為藝術家的集體加盟,將為高科技行業產生巨大的正面影響。
聯盟的首個客戶也已經現身,奇虎360將就新推出的搜索產品在客戶端皮膚設計、手機人機交互等方面與聯盟展開合作。
“除了企業需求外,個人需求也可以衍生出很多應用,包括一些個性化的設計,比如家里的空調面板完全可以用一件藝術品裝飾一下,當然,這絕對是限量版。”在胡介報看來,這個點行平臺可以做很多事情。
科技與藝術的碰撞之美
2007年蘋果產品的橫空出世,給了全行業當頭一棒,冷冰冰的科技產品居然也可以被創造為藝術品,一時之間引起全行業的頂禮膜拜與瘋狂效仿。如何使高科技產品被人們愛不釋手永生難忘?如何在同質化嚴重的產品陣營中尋求差異化道路?當科技與藝術碰撞出火花而釋放的能量,給整個行業帶來了很多不一樣的感受。
而索尼、蘋果、Google等企業也一直是藝術與科技結合得堪稱完美的企業。在索尼所設計的眾多Walkman產品中,至少有一半以上都堪稱經典,藝術設計理念的植入不出不再卻又融入到產品的血液中。蘋果在產品的設計上也運用了“極簡主義”,并且很強調“隱喻感”,讓產品能夠看起來簡單易用卻又大氣美感,這種藝術設計的理念和風格貫穿了蘋果從產品外觀到用戶界面、交互體驗等一整套的設計戰略。
Google亦是如此。最典型的案例要數Google Doodle(谷歌涂鴉)。Google從1999年開始設計Doodle,通過Doodle這種形式,主要是對慶祝一些重要的節日、紀念日以及著名藝術家、先驅者和科學家的誕辰。在Google看來,這樣的方式讓用戶感到非常快樂,作為一個堅持技術創新的公司,Google設計Doodle時主要是用創新的想法將技術和藝術、文化和快樂結合在一起。
早期的Doodle相對來說畫面還是比較簡單的,但是隨著整個Doodle的創作團隊在不斷擴大,Google所做的這些Doodle也可以展現出更加豐富的藝術特性。比如2011年紀念法國印象派畫家Paul Cézanne的Doodle,是在一幅真實的油畫作品中去創作了這個Doodle。
實際上,據記者了解,Doodle的創作團隊只有五個人,但在他們的背后,智囊團遍及全球——來自100多個國家的Google團隊,通過Google主頁很好的展現技術與藝術的結合,所以在創作領域Google也希望不斷的去呈現藝術與技術的融合。比如吃豆人的Doodle,其實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展現技術和藝術結合的例子,用戶可以在Doodle上玩這個游戲,Google希望能夠為用戶帶來一種完全像玩游戲的體驗。在倫敦設計博物館館長迪耶•薩迪奇(Deyan Sudjic)看來,“藝術的很重要的一點在于,它不受限于功能,設計過去曾經被稱作商業藝術,但設計天生就被它所承擔的功能義務所束縛。”
藝術融入產品的理想與現實
“純粹的藝術形式和真正把這個變成產品,中間還是有一定的距離,藝術產品更多是用來欣賞和裝飾的,是限量的,作品本身附加價值很高,而科技產品其實是一個大規模傳播可被使用的工具,兩者之間會有交流的代溝。”盡管非常看好聯盟成立的方向和模式,但張卷益為此還是有一些擔憂,作為eico design公司的創意總監,他們的公司在行業內赫赫有名,曾為魅族、搜狗、新浪微博、支付寶、谷歌輸入法等眾多科技行業的企業做過產品以及用戶體驗設計。在他看來,理想與現實是有差距的。
董海平也坦言,聯盟中企業與藝術家之間的對接以及溝通是最難完成的事情。在宋莊,很多藝術家的狀態都是“半年不開張,開張吃半年”,這種散漫的狀態和高速運轉的科技行業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藝術家與企業對接的角度、溝通方式、合作模式等都成為了考驗聯盟實際運營的因素。實際上,記者在采訪中也發現了這一點,趙斌還好一些,與馬越和李維這種純粹的藝術工作者溝通起來有一定的難度。
也正因如此,目前聯盟最先開始選擇從電商平臺入手,與一些品牌合作將有藝術家合作的產品,比如衣服、數碼周邊、鼠標外設等產品搬上電商平臺,從最簡單的融合開始。第二步才是上升到企業產品的藝術設計融合。
另外一方面,如何將單純的藝術創作與科技商業產品結合,也是一大難題。“藝術創作更多是表達藝術家自己的心理,而設計更多要迎合受眾、用戶的需求。”在張卷益看來,將藝術設計融入產品的實際過程,是會反復考慮藝術與設計兩者之間的平衡問題,“最關鍵的是設計的產品能夠有藝術的DNA,這是蘋果、谷歌等公司都在追求和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