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關于海外代購再次成為了微博上和網店賣家間熱門話題。有一位從事代購的網友說:“一大早收到媽媽給我發的微信,又有代購被判刑了。現在做代購確實是越來越冒險,每次回國拖著滿箱子東西出機場,都緊張得手心出汗。”
2月25日,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昨日作出一審宣判,認定兩名淘寶店主境外代購大量商品偷逃稅款,犯有走私普通貨物罪。這是上海宣判的首例海外代購、偷稅走私刑事案件,一直玩擦邊球的代購賣家一不小心“擦槍走火”。
從業5年多,也有貨砸在自己手上
“做代購的不容易,太操心了。”在網上做海外代購5年多的小克(化名)算是資深人士了,當記者聯系上她時,她第一句話就是倒苦水。
她的網店主要做化妝品代購,有英國的,也有美國的產品。說起當初做代購,小克表示:“2006年,我在國內買了一瓶倩碧黃油,價格是400多元,然后我在網上看到,200元不到就可以買到,是美國正品。”她被這么大的價格差給嚇了一跳,“我當時懷疑是假的,后來就查了賣家信息,結果發現的確是正品。”于是,有點商業頭腦的她決定“下海”開網店。“一開始代購的主要是美國的產品,現在就范圍多了。”
小克向記者透露幾種代購形式,一是最傳統的,美國有朋友和親戚,幫著跑專柜;第二種就是在美國的一些品牌官網以及一些網站訂購;而最后一種就是大批量跟專柜或者跟美國的代理商或者廠家談,得到折扣價,然后大批運回國,再散貨。
“現在不少賣家都做第二種和第三種。讓親朋跑去購買,這種形式跟不上大家的節奏了。”小克表示,很多品牌廠家本身就提供批發渠道,她也有幾個熟悉的客戶。
據介紹,眼下很多賣家都是以快遞的方式郵寄回來。“現在查得嚴,被海關抽到,就需要補交稅,有的還要罰款。”
2009年,她有一個包裹寄回國內時被抽到了,“當時總共沒有超過10件東西,都是一些比較便宜的產品,總共價值也就500元的樣子。但是海關方面表示,化妝品超過一定件數,要補交關稅,稅金要400元的樣子。”因為覺得稅金太高,這筆貨她索性就放棄了。
對于代購店來說,成本還有高運費和損耗。“我們海外代購,運費是一個很大的成本。”小克表示,從國外運回來,500克運費要30多元,加上破損,折算進成本的就更高了。破損是經常會發生的事情。
“現在做代購利潤越來越薄,毛利能做到20%算很厲害了。”小克說,當年一般可到30%,有的大店可以做到50%多利潤。
利潤少了,還要擔著吃官司、巨額罰款的風險,讓這些代購賣家們頗為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