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全球66個國家和地區的1400多家唱片公司為會員的國際唱片業協會(IFPI)2月26日進行了數字音樂報告的全球發布。報告顯示,62%的互聯網用戶在過去的六個月中使用過正版音樂服務。多達三分之一的網絡用戶仍然會經常訪問非法網站。
報告表示,在獲授權的數字音樂服務及其向國際新市場的快速擴張的推動下,全球錄制音樂產業正走向復蘇。但進一步增長的障礙仍然存在,其中最大的障礙是來自未經授權的音樂服務的不公平競爭。這份年度數字音樂報告顯示,仍有多達32%的網絡用戶仍然會經常訪問非法網站。
報告稱,廣告是全世界范圍內的非法音樂服務的主要資金來源。大的品牌均不應再幫助資助那些既有損于其聲譽又破壞音樂市場的非法服務。鑒于搜索引擎是網絡用戶搜索網絡音樂的首選途徑,音樂產業希望搜索引擎能夠在搜索結果中優先顯示合法服務,但目前以任何一個歌手名加上“mp3”為關鍵詞進行搜索后,首頁的搜索結果仍是大量的非法鏈接。
互聯網服務提供商(ISP)的行動也能實質影響互聯網的版權侵權水平。據悉,在對盜版港網站采取屏蔽措施的5個歐洲國家(荷蘭、比利時、芬蘭、意大利和英國),該網站在2012年的訪問率下降了69%。與此相反,在未采取屏蔽措施的國家,同一時期該網站的流量上升了45%。
要解決這個問題,報告認為,首要任務是獲得來自廣告商、ISP和搜索引擎等中間力量的有效合作,政府的作用十分關鍵。
(責任編輯: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