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購物作為一種新型的消費方式,因其經濟實惠、方便快捷,受到了諸多消費者的青睞。近年來,網絡購物在我市也得到了迅速發展,但一些市民在享受團購優惠的同時,也遇到了無法索要發票的困擾。據了解,不開發票目前儼然成了網絡購物市場的潛規則。在發生網購糾紛時,不少消費者由于沒有發票,增大了維權的難度。
市民網購無索要發票意識
家住二熱的萬女士是個網購愛好者,生活中大部分的吃穿用基本上都通過網購途徑解決。僅去年一年萬女士在網上就消費了近2萬多元。化妝品、服飾、手機,就連車上的小配件都在網上購買。采訪中萬女士告訴記者,雖然她買了許多東西,但發票卻很少開。萬女士說,除了需要維修的貴重物品外,其他東西一般都不會考慮發票問題。萬女士說,即使你要求開發票,網店也未必會開。記者采訪時發現,像萬女士的這種消費觀念在網購中普遍存在,大多數消費者已經默認網購沒有發票的事實。
市民康女士前些日子在網上購物汽車飾品,貨到發現沒有發票,便向網店索要,不想對方卻告訴她,當初購買產品是沒有聲明要發票,如果要發票的話就要加收5%。康女士認為,不論是在實體店還是在網店上,消費者購買產品商家提供發票是天經地義的事情,而現在在網上購物索要發票卻要消費者“買單”,這明顯是欺詐消費者的行為。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很多消費者在享受網購帶來方便的同時,卻忽視了向商家索要發票的重要環節。“我一般都選擇信譽好、評價高的網店買東西,也沒出現過什么問題,壓根就沒想過要發票,也沒人跟我說過網購還可以開發票的。”市民韓女士告訴記者。隨后記者走訪了10位經常網購的市民發現,只有2人有索要發票的意識。甚至一些消費者認為,網上購物不開發票是很正常的。記者在幾個購物網站發現一款數碼相機,比市價便宜300多元,連續咨詢了3個店主,均被告知不開發票。當問到如何保證質量和售后時,對方卻說,憑保修票據或開個收據到實體店保修。當記者堅持要開票時,對方竟然說,網購便宜就是因為不繳稅,要發票就是成心找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