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非特區商改模式”更具可復制性
東莞市政府今年2月底完成的《東莞商事登記改革階段性評估報告》認為,東莞的“非特區商改模式”更多地考慮了改革前后政策體系與部門運作的銜接性、穩定性,兼顧企業的現實需求,對全國、全省來講更具有可復制性。東莞形成了商事主體登記與經營資格許可審批相分離,審批與監管、監管與自律緊密結合的具有東莞特色的新型商事登記制度。
本月起,東莞將以外資企業為試點,率先推進全程電子化網上登記,推行足不出戶辦好營業執照。
此外,東莞還將加快市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建設,確保東莞成為全國第一個實現商事主體全程網上年檢的地級市。
新增市場主體數量激增
去年5月,東莞市在大朗鎮啟動了商事登記改革試點工作。去年12月,商改工作全市鋪開,東莞也成為全國首個全市范圍開展商改工作的地級市。
3個月來,雖然全面實施商改工作時間尚短,但綜合效應已十分明顯,主要體現在“四升一降”。
“四升”是指新增市場主體數量、利用外資金額、稅收總額和地區生產總值等四項指標。2012年12月全市新增市場主體10429戶,比增57.8%。其中2013年1月新增8131戶,增長76.7%;全市合同外資金額、實際利用外資分別比增8.6%和10.5%;全市稅收總額為939.11億元,比增11.3%。2012年12月為76.86億元,增長20.3%;2013年1月為105.99億元,增長9.2%;全市實現生產總值5010.14億元,同比增長6.1%。
“一降”指的是安全生產事故下降。全年全市共發生各類安全生產事故4341宗,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4.1%;其中2012年12月共發生406宗,同比下降11.9%。大朗鎮2012年全年無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而企業火災事故為18宗,同比下降68%。
此外,改革后,工商辦證窗口已實現了排隊取號不超過5分鐘,等候不超過1小時,執照一般在1個工作日內發出,最長不超過5個工作日,投訴率比改革前顯著下降。
下放權限科員就能完成大部分業務
東莞商改遵循“寬進嚴管”的總體思路,通過降低準入門檻、審批項目后置、窗口標準化建設等實現便捷登記。如公安、消防、環保、衛生等部門的許可審批不再作為工商登記的前置事項,允許企業首期零出資,放寬企業住所(經營產所)限制,民房也可以登記等。同時,通過壓減審批項目、優化審批流程、審批時限公開承諾等力求審批提速。59%的部門審批時限縮幅超過20%,60%的部門承諾提取信息后5個工作日內開展監管,實現監管和審批“雙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