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保監會副主席李克穆公開表示,保監會已經預批準騰訊作為首家試點公司,籌建網絡保險公司。記者了解到,首家試點的網絡保險公司正是日前正式獲批籌建的“眾安在線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對此,業內人士表示,監管層批準在線互聯網公司進入保險業,創新意圖明顯。但也有資深壽險人士認為,金融業的進入門檻相對較高,互聯網公司由于擁有大量的用戶數據庫和龐大的資源,平臺優勢明顯,“但是對于專業互聯網公司而言,真正參與到金融業的開發上來需要大量專業的人力和資源,并非易事。”
著眼專業網絡財產險
保監會在批復中表示,“眾安在線的業務范圍限于互聯網相關的財產保險業務,不設分支機構”。值得注意的是,批文中特別提及“進行專業網絡財產保險公司試點”。事實上,近來以第三方支付、電子商務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引發變革,金融領域下保險、銀行、基金等各細分行業都開始高調挺進電商、移動支付等非傳統金融業務領域。不過從銀行業和基金業的觸網現狀來看,金融與互聯網的融合大多還停留在“物理反應”的層面,對于金融體系本身并沒有太多的突破。目前國內保險行業至少已有16家財險公司、23家壽險公司開設了通過互聯網銷售保險產品的業務,而國壽、平安、太保、人保、陽光等保險集團已悉數開設保險超市、在線商城等網上銷售專屬平臺。
據此前媒體報道,眾安在線產品主要包含兩個方面:基于互聯網的產品和基于物聯網的產品。比如虛擬貨幣失盜險、網絡支付安全保障責任險,甚至還有基于語音技術的保險保障服務。有資深險企負責人向記者表示,由于目前保險網銷的產品相對簡單且單一,多是財產險種類,始終都替代不了“面對面”的代理人渠道模式,“由于客戶的理財需求和保障需求都是復雜且在日益變化的,所以簡單的在線銷售并非能解決客戶‘一攬子’保險問題,目前看來,互聯網公司的進入短期對保險業的沖擊有限。”
保險網銷售后仍成問題
事實上,保險網銷仍有不少遺留問題亟待解決。記者了解到,網絡銷售大多是總公司在運營,分公司還是主要負責線下的銷售。而網銷由于沒有地域界限,如何劃分監管區域目前還沒有明確化。同時,當客戶遇到合同糾紛時,問題究竟該由誰來解決,責任如何劃分,也是一個問題。
有業內專家認為,在線銷售保險的接受度有限、產品較簡單、保費少,網絡營銷渠道對保險公司的業務貢獻還很有限。另一方面,在線銷售缺少“投保人”簽名這一環節,盡管目前有保險公司推出了“電子簽名”投保的服務,但是由于技術原因,目前推廣仍然有限且沒有專門的規范,專家表示,如果沒有當事人的簽名,為道德風險的發生留下了可乘之機,同時也誘引理賠糾紛的發生。
“目前阿里巴巴和騰訊憑借強有力的網絡會員平臺,凝聚了龐大的客戶資源,一旦進行深度的客戶開發則前景相當值得期待。”專家表示,依靠企業經營數據和現金流的風險管理技術,互聯網金融正在對傳統的銀行業產生沖擊。甚至有專家斷言,未來的互聯網金融,完全有可能跳出傳統的商業銀行,間接或直接融資,締造全新的互聯網金融模式。
(責任編輯: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