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關信息網統計,2012年我國船舶出口總額361.2億美元,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13.5%。出口均價13173.3美元/艘,下降10.2%。從月度數據看,2012年船舶出口一反2011年正增長走勢,全年除2月和6月有顯著增長外,其余月份均呈不同程度的下滑態勢。海關信息網分析師房婷婷認為,在宏觀總體形勢走弱的情況下,我國船舶出口短期難以走出寒冬期。
主要成船產品出口顯著下滑 新興市場成長仍難改大勢
作為中國進出口貿易及海關信息咨詢服務平臺,海關信息網對船舶出口進行統計,同時結合行業數據,分析師房婷婷對2012年我國船舶出口情況進行了解析:

從具體船種看,主要成船產品出口顯著下滑帶動船舶整體進入下行通道。散貨船和液貨船是我國船舶出口的主要產品,合計占比69.4%。但受礦石等大宗干散貨和原油產品全球貿易量不景氣的影響,2012年出口額分別下降11.3%和43.4%,從而帶動船舶產品整體下降11.2個百分點,是影響我國船舶出口低迷的主要因素。相比之下,集裝箱船和滾裝船雖然占比僅有8.4%和2.2%,但全年走勢除個別月份有所下降外,基本保持高速增長態勢,在散貨船和液貨船增速維持低位運行的情況下不失為一針強心劑。
出口市場高度集中,香港、東盟和歐盟保持我國船舶出口市場前三,對新興市場出口逆勢增長。我國船舶出口市場中,香港、東盟和歐盟(27國或地區)出口前三的位置相對穩定,對以上三市場出口額合計占比62.7%,出口額排名前十的市場合計占比91.1%。在對香港、歐盟、拉美和大洋洲等傳統市場出口出現萎縮的同時,東盟、韓國等亞洲新興國家或區域以及主要的非洲國家等卻出現不同程度的出口增長,但由于占比有限,而對全年船舶出口的整體下滑提振有限。
加工貿易方式是我國船舶出口的主導,且增速下滑明顯。我國船舶產品出口以加工貿易方式為主,2012年占船舶出口總額的93.4%,但出口增速下降了15.9%,盡管同期一般貿易方式和其他貿易方式出口額分別增長34.7%和63.5%,但較小的占比份額使其難以對船舶出口的下行產生實質性拉動作用。
國有企業是我國船舶出口的主力軍,而私營企業出口增速相對樂觀。2012年國有企業船舶出口額175.23億美元,下降16.9%,占比將近我國船舶出口總額的一半;外商投資企業占比32.8%,增速降幅略低于船舶整體13.5%的水平;私營企業雖然出口額占比不具有顯著優勢,但出口增速降幅在主要的企業類型中表現搶眼。
長三角是我國船舶出口的集聚地,京津冀和部分中西部省份出現逆勢增長。我國船舶出口的主要省份集中在長三角地區,蘇、浙、滬出口額合計占比52.8%,出口增速出現顯著下滑。而出口額排名第三的遼寧降幅僅1.2%,顯著優于上述三省市。此外,四川、新疆、黑龍江、河南、貴州和內蒙也都出現不同程度的正增長,一方面受其出口額基數較小影響,對增量的絕對值要求不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產業轉移的趨向。京津冀地區由于出口市場主要面向俄羅斯和伊朗等新興市場,在歐美訂單縮減的情況下拉動以上省市船舶出口逆勢增長。
抗風險能力較差 我國船舶出口形勢短期內不容樂觀
海關信息網分析師房婷婷進一步指出,分析2012年我國船舶出口主要特征,可以看出船舶行業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相對集中的出口市場結構對外需回落的抗風險能力較差。2012年世界經濟在歐債危機、美國財政懸崖和日本經濟持續低迷等諸多因素制約下面臨嚴峻挑戰,全球貿易萎縮和航運業運力過剩導致航運市場不斷下行。2012年全球船舶制造業新接訂單4548萬DWT,下降45%;三大造船國手持訂單也不斷下滑,截至2012年12月中、韓、日手持訂單分別為1.10億DWT、0.69億DWT和0.58億DWT,回落37%、41%和25%;Clarkson運價指數持續在底部震蕩,BDI指數在12月大幅下滑至699點后近期小幅回升至753點。而我國船舶出口市場集中在香港、東盟和歐盟三大地區,歐盟和作為中轉的香港所輻射的發達國家市場正是此輪歐債危機的重災區。全球航運業的不景氣和我國出口市場結構的集中使得我國船舶出口的宏觀經濟環境趨弱。
船舶產業結構失衡,亟待轉型升級。在外需萎縮的同時,國內船舶產業結構的失衡加劇了產業風險。從特征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國船舶產業在產品構成、市場分布、貿易方式、企業性質和區域布局上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結構失衡問題。我國船舶產品主要為散貨船和液貨船,而2012年LNG船、海洋工程裝備產品、節能環保型船舶和特種船舶市場表現相對活躍,供需的不匹配加劇了船廠的市場銷售困難和資金流轉緊張,企業虧損、減員增多。據工信部數據,2012年全國造船完工量6021萬DWT,下降21.4%;新承接船舶訂單量2041萬DWT,下降43.6%;手持船舶訂單1.1億DWT,下降28.7%。在行業整體低迷下,企業經營業績嚴重受損,有“業內風向標”之稱的中國船舶2012年四季度實現4億元巨虧昭示著整體形勢的不容樂觀。
總結來看,在2013年世界經濟和全球貿易溫和復蘇的預期下,全球新增運力仍將大于對運力需求的增長,進而制約運價的上行空間。從政策走向和行業景氣的角度,目前船舶企業在產能和訂單維持低位的情況下,2013年船舶出口難以出現實質性好轉,整體將處于震蕩盤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