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風光無限的電子商務,受到了各地政府的重點關注。記者了解到,近期不少地區迅速出臺了相關扶持政策,支持電子商務繼續快速發展。
傳統企業“觸電”吸引政策扶持
不少傳統企業順應潮流,紛紛開始轉型電商。去年,阿里巴巴旗下天貓和淘寶,就先后創下了單日191億、全年累計超萬億的驚人交易紀錄,萬達、蘇寧、國美、新世界等線下零售企業紛紛加大在電商領域的布局。在如此的經濟環境下,加快扶持電子商務發展已經成為各地政府當前最時髦的事兒。
2012年1月以來,廣東省迅速出臺了鼓勵和加快電子商務發展的意見,為當地電商發展提供政策支持。在杭州,杭州市市長邵占維也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表示,2013年將探索新的消費模式,大力培養網商,做強電子商務產業鏈,鼓勵居民擴大網購。上海市委書記韓正甚至直接提醒傳統商業界:現在一些實體商場變成了展示柜臺,青年人試了衣服再去網上買。商業模式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上海應該如何面對?
專家表示網店稅收優惠是關鍵
專家指出,政府在資金投入、融資渠道、人才戰略、發展環境對電子商務進行扶持的同時,還應該加快推進我國電子商務稅收優惠政策的制定。
根據此前阿里巴巴集團公布的數據,目前94%的淘寶賣家營業額在24萬人民幣以下,大多數不在能征稅的范圍內,而一些發展較好的商家,在線下已經在繳稅了。對個人網店強行征稅獲得的收益并不大,但征稅成本卻很高,還會打擊微型經濟的積極性。
2月初,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首次發布的“網絡創業促進就業研究報告”指出,我國網絡創業就業已累計制造崗位超過1000萬個,有力緩解了近幾年的就業壓力,并日益成為創業就業新的增長點。
天津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李煒光認為,國內小網店主嗷嗷待哺,好不容易自行解決了就業問題,至少在可見的幾年內不應考慮征稅問題。
(責任編輯: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