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云南白藥是止血、消炎的,怎么會越用傷口流血越多呢? ”近日,白領王小姐因切傷手指,誤用云南白藥氣霧劑止血,反而導致傷口血流不止。百思不得其解的她,原本堅持認為是藥品品質問題,經藥店人員再三解釋并拿出藥品說明書作為 “證據”她終于恍然大悟——原來她一直認為有止血功能的云南白藥氣霧劑,真正的功效卻不是止血而是活血化瘀,皮膚受損傷的人需要謹慎使用。
很多人都有這種體驗:當藥品開封后,說明書和外包裝便被隨手丟棄,只剩下藥瓶。等到再需要的時候,往往對用量、禁忌、副作用等信息記憶模糊。很多人只好將藥扔掉,不敢再吃。但如同王小姐這樣正好遇到緊急情況,僅憑著對藥品最深入人心的功效和印象而不假思索加以使用,忽略了藥品性狀、后綴名稱不同,最后可能會出現不同藥效。
北京某三甲醫院主任醫師告訴筆者,每種藥品的屬性很復雜,在不同的情況下有不同用法,非專業人士在用藥時,應該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或者應當仔細查看說明書的使用方法。如果遇到像王小姐這樣,病情緊急,又找不到藥品說明書的情況下隨便用藥,可能給生命健康帶來巨大風險。
如果再遇像王小姐這樣的情況,如何處理呢?專家提示,遇到緊急情況首先不要慌亂,除到醫院診所就診或求助醫院急救外,如家中常備的藥品中有可對癥治療的,可以先到百度查詢一下藥品藥效再使用。
據了解,目前,來自國家藥監部門的信息包括18萬余種常用藥品、6000余種非處方藥品說明書、認證網上藥店信息,總計20余萬個權威藥品信息已全面入駐百度。這些權威的藥品信息將可保障網民網上安全問藥、放心購藥。
筆者嘗試到百度搜索 “云南白藥”,發現結果已與原來大相徑庭。原來搜索藥名,得到的是很多不同的藥品介紹或購買的網頁,想篩選出權威的藥品信息不容易。現在搜索某藥品名稱,顯示在搜索結果頁面第一位的是國家藥監部門的信息,藥品規范名稱、批準文號和生產企業等信息很全,有點像百度和藥監部門為每種常用藥品配發了一個“網絡身份證”。比如搜索“云南白藥”,現在的結果頁面中,名稱中包含“云南白藥”四個字并經過國家藥監部門認證的藥品,約有六七種,每一種都可查看到正規的批準文號、生產廠商、以及詳細的用藥說明書。
百度表示,醫藥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藥監部門權威數據入駐百度,為普通市民在安全用藥,準確了解藥品功效、禁忌等方面提供了極大的便捷性和參考價值。在百度輸入藥品名稱進行查詢,將“秒得”認證過的權威藥品信息。據悉,百度與國家藥監部門合作啟動后,將與國家藥監部門的數據保持高頻率同步更新,百度也計劃利用用戶語義識別、高精度數據比對技術等,最大限度發揮權威數據效力,力保網民網上問藥、購藥零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