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對于電商行業來講可謂是跌宕起伏的一年。在電商巨頭一路高歌猛進,新進者躊躇滿志之時,也有大量的企業以不同的方式黯然退出,激烈乃至慘烈的市場競爭帶給行業陣痛的同時,也在逐漸推進電商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的步伐。
平臺電商漸成主流
2012年度,以阿里巴巴系企業為代表的平臺型電商繼續保持在各大領域的領先地位。平臺企業在品牌、服務和成本方面的優勢使得其對于中小型電子商務應用企業的吸引力進一步增強,而整個服務體系也在平臺化的進程中實現了優勢資源整合和專業分工細化,從而在市場競爭當中逐漸占據優勢。中小型電子商務企業若無法在服務模式上實現創新,其生存空間將進一步被蠶食,2012年度大量的垂直電商和團購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當中選擇了退出便是最好的例證。
價格競爭激烈
電子商務活動相比于傳統市場的優勢之一便在于成本降低所帶來的價格優勢,因此價格戰便成為許多企業屢試不爽的營銷法寶。京東和蘇寧易購的大家電“約戰”是縮影,價格戰如今已經和企業的品牌宣傳、資本運作、業務轉型甚至是“壓力測試”等內容合為一體,從而造就了名目繁多、內容廣泛、力度空前的價格戰“組合拳”,將電子商務的服務效應進一步升級成文化效應。但相比于高度發達的線上營銷,與之跟進的物流、售后服務等線下服務體系進步仍然緩慢,大型促銷活動后的問題商品、物流延遲等問題更是集中爆發。
線上線下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