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電子商務年交易量的90%是以C2C的形式從事B2C的交易,大量的交易游離于現有法律監管之外,電商行業自身存在的假冒泛濫、偷稅漏稅等法律法規監管問題,急需將電子商務發展納入現有法律管理范疇”,在2013年全國“兩會”上,剛剛宣布更名的蘇寧云商集團董事長張近東在兩會提案中如是說。相對于其過往的建言,今年的提案被市場解讀為更具有攻擊性,正是這種直接的觸動,致使淘寶三度發聲回擊。
實際上關于公平競爭意見中的稅收一致性只是提案中的一部分,任職創維的楊東文在提案中關于生產企業施行減稅試點的提案則更具備建設性。無論如何,關于中國當前稅制改革的呼聲顯得越來越迫切。
電商并非科技驅動而是商業自我進化
在張近東看來,中國新興的電商平臺具備萬億的銷售規模,但其稅收卻遠遠不如自實體店起家恪守稅道的蘇寧。公眾認為稅收矛頭是指向了淘寶網——這顯然放大了對張提案的負面解讀。
3月5日,當蘇寧董事長張近東發出電商征稅提案之后,淘寶網的官方微博即刻發表長微博稱:“我們不反對電商征稅,只是反對這個時期征稅;年銷售額十幾萬小店主是今天,是未來,是希望;我們不反對征稅,但征稅后能為這個群體做些什么”。
淘寶的公關策略是更換概念,把受眾群體從稅收體制建言放大到受損實際群體,而正是這種刻意的精確綁定,將張核心的制度“公平”演變成了尺度執行的范疇,迫切地帶頭“反擊”也讓該提案在不同人群中變得更具發散的辯論色彩。
畢竟稅收是政府的核心職能之一,在當前現實且苛刻的稅務征收與模糊尷尬的稅收應用上面,納稅人面對稅收的收納與釋放都變得異常敏感,從納稅人的角度來說,無論如何它都是把一刀見血的兵器。
然而3月7日淘寶網官方微博再次發表的長微博,與前次相比,淘寶網方面的策略則完全轉換了風格:語態居然委婉,委屈、哭訴抱怨、趁機打擊……7日淘寶方面所拋出的官方言論,少了些理性,多了感性成份,無奈不滿、戲謔與挖苦。
這也是正在轉型云商的蘇寧意料中的效果:“不是對手的成了對手,不是同行的成了同行”。十余年前,蘇寧以實體開店經營電器連鎖,而淘寶網擔當了一個電子商務移植的角色,誰也沒有想到,一個賣空調的蘇寧和一個賣模板的的淘寶會在21世紀第二個十年時在爭奪“中國電商領袖”征途中狹路相逢。
之所以說狹路相逢,是因為去年還在和蘇寧易購打口水仗的京東商城則顯得異常落寞,按照蘇寧易購的算計,京東己經淡化出對手的圈子了,擋在雄心壯志的蘇寧人面前只剩下“電商教父”馬云的淘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