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信用支付產品即將上線,銀行業對其是否會對銀行信用卡形成沖擊的擔憂隨之而來。
阿里巴巴相關負責人昨日公開表示,阿里信用支付產品與銀行信用卡之間是互補而非競爭,將把該業務平臺向所有銀行開放。
業務向所有銀行開放
近段時間以來,被輿論炒得火熱的阿里巴巴信用支付產品,使得“阿里巴巴將成為網絡銀行”的猜想再度被業界點燃。
阿里巴巴金融事業群總裁胡曉明昨日在杭州記者會上說道:“我再次重申,阿里巴巴集團不會辦銀行,也不會成為銀行,而是行使金融平臺中介的角色。”
胡曉明確認,由阿里金融和支付寶合作推出的阿里信用支付產品將于今年4月中旬在浙江、湖南兩省開展試點,墊付資金來自銀行,并歡迎全國所有銀行參與到信用支付業務中,也歡迎銀行參與到阿里巴巴的小微企業信貸體系中。
面對阿里信用支付可能直接沖擊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的質疑,胡曉明表示,前者并不會沖擊后者,而是互補關系,銀行通過與阿里巴巴在信用支付上的合作,能增強對消費者信用度的了解,接觸更多潛在客戶,從而間接促進銀行的發卡量。
數據顯示,支付寶與銀行合作發行的借記卡數量目前已經超過5000萬張;而2012年則有2.1億網銀客戶使用支付寶,支付寶令60%以上的存折、借記卡用戶轉化成為網銀用戶。
墊資由阿里全額擔保
據胡曉明介紹,阿里信用產品的額度為1元到5000元,向淘寶商戶或者買家單向收費,例如,如果商戶開通了信用支付功能,則阿里巴巴向商戶收取每筆金額1%的服務費,如果商家不支持該功能,則向選擇信用支付的買家收取0.8%的服務費。至于如何與銀行實現利益分成,胡曉明以商業秘密為由謝絕公開。
但毋庸置疑的是,上述服務費用之中包含了銀行的借貸資金成本、阿里巴巴的技術成本以及信用違約成本等。
另外,胡曉明表示,每筆信用支付將由阿里巴巴旗下的擔保公司實現全額擔保,因此預期銀行應該會有動力參與該項業務。
至于如何實現壞賬風險把控,胡曉明表示,首先,與銀行信用卡業務類似,依靠阿里巴巴平臺的數據分析能力,先對每個申請信用支付的用戶進行風險評估,給予其一定額度,額度將隨著其信用額度增長;其次,在每個月設定賬單日,提醒客戶按時還款,逾期不還則進行催收,最長催款期限為一年;最后,對惡意欠款行為進行懲罰,包括關閉支付寶、淘寶賬戶等手段。
(責任編輯: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