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國內電商企業試水金融服務領域的消息頻頻見諸報端,而此前美國電子商務企業也推出了類似的金融服務產品,針對電商企業進軍金融領域是模式創新還是不務正業,業界一直存在著諸多爭議。在筆者看來,經歷了去年大大小小的價格紛爭后,國內電子商務企業轉而尋求一種新的發展模式。
通過前臺產品品類拓展實現綜合流量的快速擴張,在后臺實現對用戶需求、產業資本的精準分析與流轉調配,成為電商企業正在探索的一種全新發展方式,這也宣告傳統以產品為競爭核心的競爭模式已經走向終結,基于用戶需求挖掘與集金融服務、物流配送等綜合價值于一體的全新競爭模式正在加速形成。
2012年,價格戰成為國內電商行業發展的關鍵詞,而這種簡單的競爭模式凸顯了中國電子商務行業初級階段的發展屬性。事實上,電子商務的出現對原有的水泥式的零售業態是一大顛覆,這種顛覆主要體現了兩個方面:一是讓此前模糊化的用戶需求可視化,二是實現對實體網絡無覆蓋地區的全覆蓋。從用戶端來看,電子商務的發展為其購物行為提供了便利,同時也將其對產品的需求可視化地呈現在電商企業眼下,這為整個產業向基于用戶需求為導向的精準供需模式轉型提供了可能。
從目前產業發展現狀看,此前一味依賴產品價格低層次比拼的模式無法支撐整個產業的發展,相反還會讓整個產業陷入持續燒錢的惡性循環中,而目前整個產業出現的變化也正在宣告著傳統競爭模式的終結。當前電商行業的競爭焦點越來越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用戶體驗,二是企業自身平臺化。從用戶體驗上來講,電商企業根據用戶購物軌跡對用戶需求進行可視化分析,并將準確的需求反饋給制造企業進行針對性研發生產,從而打造一種用戶需求自驅動的發展模式,這是互聯網經濟催生的產業發展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