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去年一年的消費記錄,真是后悔莫及。”河北邯鄲市民王女士近些天面對著自己的網購對賬單,真有點“痛不欲生”的感覺。隨著各大網購網站2012年個人網購對賬單的出爐,不少市民感慨自己的消費在不知不覺中“超支”。
“去年購物網站活動很多,自己的網購總額也就不斷上升。”市民王女士平時喜歡在網上購物,她2011年消費5316元,交易筆數為61筆。而2012年的賬單總額為10699元,比2011年多了1倍,交易筆數為108筆。“我說自己一年下來怎么沒存住錢,原來都花在了網購上。”王女士感慨,網購已成了她的生活習慣,每天不上購物網站看一看,就覺得少點什么。
像王女士這樣的“網購控”不在少數,記者隨機對100名上網購物的市民進行調查,平均月消費額達300元的占40%,消費額達600元的占32%,月消費1500元以上的占8%。同時參與調查的網購市民普遍反映,自己的網購費用總是在不知不覺中上升。
“大多數網購控都是‘買到就賺到’的心理在作祟。”海藍春心理咨詢工作室的常振峰老師分析,由于網購商家往往開出很誘人的商品價格,致使不少網友在不知不覺中過度消費,過后才發現所購買的商品不少都是“雞肋”。“如果網購行為無法控制,實際上是一種心理疾病。”常老師認為,“網購控”容易失去理性,最后演變成一種“強迫癥”。因此建議有“網購控”傾向的市民,多參加社交活動、體育活動來轉移注意力,避免非理性的網絡消費。
(責任編輯: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