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各網站推出音樂付費試聽
網友卻對付費說NO
網友不想為付費買單
豆瓣網的“音樂人”板塊上有數十萬獨立音樂人的在線試聽頁面,此外,該網站前兩年推出的試聽板塊“豆瓣FM”也很受網友的歡迎。目前,該頻道推出的按月付費模式,定價為10元/月,50元/半年。付費版大幅度提高了電臺音樂的品質。此外,還去掉了插在音樂播放中的商業廣告,收聽環境更加純粹。
在豆瓣電臺實行收費后,該網在一項聲明中進行了解釋:“我們一直希望能帶給大家完美的收聽體驗,但版權和帶寬的成本讓我們不得不通過插播廣告來消化。更高音質,并且沒有廣告,當然是更完美的體驗,但同時也意味著更高的帶寬成本和版權支出。基于此,我們推出了豆瓣FM Pro”。
其實,關于在線音樂付費的問題討論已久。去年年底就有消息稱,華納唱片等公司將聯合百度、騰訊、酷我等音樂網站推出網絡音樂付費下載整體方案,并擬定在今年三季度前全面推行。
無論是唱片公司、歌手,還是網絡音樂平臺公司,提到“為什么音樂下載無法結束免費時代”的話題,都會提到“沒有多少人愿意為網絡音樂付費”。
新浪網目前正在就“下載音樂要收費,你愿意嗎?”這一問題發動網友投票,截至昨天下午兩點,有80%的網友都選擇了“堅持聽免費音樂”這一選項,其余有9.5%的人選了“包月下載,每月20元(假設),5.3%的網友選了“按曲目下載,一首歌一元。”不少網友表示:“我已經交了網費,聽歌就不應該給錢,互聯網的精神本來就應該是免費的。”可見,關于付費下載的嘗試在未來并沒有強大的群眾基礎。
音樂網站一直在虧本
目前,QQ音樂、百度音樂、酷狗音樂等都已經關閉了高品質音樂的免費下載通道。以QQ音樂為例,用戶可以免費下載一般音質的音樂,而音質碼率在320K以上的音樂,就需要注冊會員,并付費下載。QQ “綠鉆”用戶在付費后不僅可以下載音樂,還能享受到很多其他的增值服務,如購買演唱會門票可以打折。而蝦米網則是單純以音樂下載收取費用,每首8角錢。
除了上述網站以外,最近進軍數字音樂領域的,還有國內最大的實體唱片發行公司星外星。
今年1月,星外星推出了網上音樂商城,所有的唱片公司、音樂廠牌,甚至是獨立音樂人個人,只要持有完整版權的音樂作品,都可以在該網站上出售,而每首歌的定價,則由版權方自己決定。
自2002年網絡推出音樂共享平臺以來,音樂就成了免費午餐。據中國音像協會唱片工作委員會(簡稱唱工委)的一項調查顯示,內地目前約有4億個網絡音樂用戶,音樂版權市場總額估算超過400億元人民幣,不過實際只能收到8億元。
去年下半年,唱片業界開始掀起“倡議收費潮”。去年11月,唱片工業委員會成立下屬數字音樂發展工作組,推動網絡音樂收費模式的建立,統一收費時間和收費模式。
但是目前大部分音樂網站還是處于虧本經營狀態,音樂網站和唱片公司、音樂人之間的收益分配沒有統一模式。以蝦米網為例,其與唱片公司的分賬比例為1:1,下載每首歌的收入0.8元,網站和唱片公司各得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