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匯付天下交易規模已經超過6000億元,公司力爭在不久的將來告別‘千億時代’,年交易額突破萬億元規模。”第三方支付企業匯付天下總裁周曄近日表示。
在專家看來,新興支付正與傳統支付展開競賽沖刺,“小蝦米要挑戰大鯨魚”。與此同時,對快速增長的第三方支付企業來說,目前同質化競爭嚴重,行業深陷價格戰“泥潭”,預期未來兩三年內“淘汰賽”將不可避免。
支付業處于傳統和創新的交匯點
從平臺化的金融服務模式,到層出不窮的移動化應用,信息科技的發展和變革顛覆著整個金融信息服務業,也帶來了不斷創新、越來越有活力的金融支付模式。
近年來,第三方支付企業紛紛加快“跑馬圈地”步伐。據周曄介紹,匯付天下2012年在鞏固航空、基金等領域支付業務的基礎上,又迅速進入POS收單行業,真正深入到了傳統金融服務的“腹地”,并完成在全國所有省會城市的布局。
第三方支付通常分為互聯網支付、線下收單和預付卡三大領域。據研究機構預測,2012年中國第三方互聯網支付市場交易規模約為3.9萬億元,比2011年增長79.4%;線下收單市場交易總規模約為21.7萬億元,同比增長42.9%;預付卡發行規模則有望突破2萬億元大關。
易觀國際分析師張萌認為,第三方支付的快速發展源于多方面因素:一是傳統企業的電子商務化進程加速,大型電商平臺大規模促銷成常態;二是保險、基金、高校、跨境支付等新興細分應用市場不斷被開拓;三是支付企業開始多業務布局;四是銀行金融機構加入移動支付市場的開發和培育,另外手機刷卡器、二維碼支付等支付方式開始出現。
“支付行業正處于一個傳統與創新的交匯點上,中國市場完全可以提供足夠的養分支撐起這么龐大的支付體系。”全球支付巨頭美國FDC大中華區總裁陳啟彰在近日舉行的首屆上海金融信息服務業論壇上表示,傳統支付企業的商業模式如同修建高速公路,只要有車子經過就可以收費。但在新的第三方支付模式下,汽車可能不在原有的高速公路上行駛,屆時傳統的支付方式就可能會被摒棄。
央行已累計發放223張支付牌照
不久前,中國人民銀行發放了新一批非金融機構《支付業務許可證》共26張。這也是央行發放的第六批第三方支付牌照。至此,央行已累計發放223張支付機構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