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網買藥,不僅要擔心藥品的真假,還得防著假冒醫藥類釣魚網站。”這是陳先生“中招”之后得出的深刻教訓。
“上網一搜藥名,果真有很多網站出售。”陳先生告訴記者,于是他點進一家叫作“通航藥業”的網站,該網站表面上看起來很正規,但我付完款之后卻發現銀行卡里的錢都沒了。“這才發現‘著了道’。”
“本來上網買藥時圖個方便,同時價格方面也比較實惠,但沒想到卻中了招。”陳先生算是一個網購達人,平時大到家電,小到吃的用的都會在網上買。由于身體原因,陳先生最近需要買一種藥(因涉及隱私不透露藥名),但跑了在家附近的幾家藥店都沒有,最終他想到了一條捷徑網上購藥。
當然,此類事件并不是個案,類似的假醫藥網站已經泛濫。據瑞星“云安全”系統監測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3月期間,共攔截假冒醫藥類釣魚網站839903人次,該類釣魚網站已經占釣魚網站上報總量的15%,隨時面臨失控的局面。
記者注意到,只要用戶在網上查找任何與藥品、保健品相關的信息,販賣假冒醫藥商品的黑網站就會跳出來,占據電腦屏幕中的顯眼位置。不僅如此,該類網站還經常將醫藥界名人、影視明星或其他公眾人物的照片進行加工處理,張貼在網站或產品展示頁面上,以此引誘用戶上當。
瑞星安全專家唐威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一現象的背后是一條黑色的產業鏈用戶訪問假冒醫藥網站進行在線咨詢或網購醫藥品時,往往會將個人隱私信息暴露給不法分子。隨后,這些信息大多會被轉賣至黑中介,隨之而來的便是用戶可能遭受更為嚴重的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