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小也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創辦第十個年頭。創始人肖尚略還沒有想好具體如何慶祝,甚至他都記不得自家網店是什么時候升級為“四金冠”。
“我不是特別在意這些。”這個35歲的安徽男人,語速低緩,整個人看起來安安靜靜。但與他辦公室一門之隔的大辦公場所卻是另一番情景:電腦一溜兒排開,60多個客服“噼里啪啦”打字、飛快地接電話,以應對每日6000-8000個訂單。
核心提示
作為“中國電子商務之都”的杭州,在這里除了誕生了阿里巴巴、淘寶/天貓等知名電商平臺企業,也有眾多動輒上億元營業收入的網絡大賣家。他們在開年后如何破解“招工難”等老大難問題,他們年初制定了哪些計劃,又是如何實施的?記者選取了其中一家企業,希望對其他同行有所啟迪。
從2萬元起家到1500萬美元融資
問起肖尚略是如何想起做化妝品生意時,他只一句話帶過:之前做外貿生意,會接觸到香水,2003年淘寶“橫空出世”后,就在此以2萬元起家。
“剛開始銷售額很難做。”肖尚略說,2006年是個分水嶺,那一年中國網上購物繼續保持迅猛發展的勢頭,而淘寶在C2C領域已經把競爭對手遠遠甩在了后面。
至此,小也一路綠燈,其競爭力更是達到了江湖頂尖位置——
從2010年的雙金冠,到成為淘寶化妝品首家“四金冠”賣家,僅用了2年零4個月。而團隊也迅速從2人擴大到200多位,并在2011年完成首輪1500萬美元融資。
每年10%的利潤用做培育人才
每年開春,“招工難”、“人才荒”成眾多中小企業一個繞不開的話題,更被稱為開年“第一堂”企業大考。對此,肖尚略呵呵一笑,說“并沒有覺得那么難”。
“攘外必先安內,一個企業人才資源管理不善很難留住人才的。”他說,和很多企業一樣,人才也是小也最大的缺口,尤其是技術類、營銷類和管理類的。“但這個事情又急不來,需要一個過程,要通過自己來解決。”
“小也大學”的成立和肖的這一觀點不無關聯。從2011年8月起,小也拿出每年利潤的10%,作為員工培養經費,聘請公司內外百余位專家型師資團隊。此外,就是“提高每位員工的效益,培養緊湊型員工”。數據顯示,在小也升級為三金冠賣家時,員工僅約百人,而同級別的“檸檬綠茶”已有300人左右。
市場第一,哪里忙就去哪里救場
在小也營銷中心,每天從早上8時到凌晨1時,客服們輪流上崗,他們各有各的任務——售前咨詢、售中物流、售后評價。每天早晨和下午,快遞公司上門收兩次包裹,每次大概3000單。“峰值時,發貨包裹數超過十萬個。”這時,售前、售中和售后的職責就會打亂,“哪里忙就去哪里救場。”肖尚略介紹,今年公司前兩個月的銷售額,同比增長了50%。
在淘寶成立之初,和小也一起“觸網”的不在少數。但10年過后,當初一起“風光”的店家又留下來多少?而小也卻一直“穩穩當當”。300萬個用戶、近千萬個好評、日訪客峰值超過8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