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高曉松在音樂風云榜的發布會上爆料稱,從今年7月1日起,國人通過網絡下載音樂服務將開始收費,音樂內容生產者將有望 “抬頭挺胸”。不過在沒有正式文件下達的情況下,多數業內人士認為這只是一種理想狀態,不過收費一旦啟動,過去受盡壓榨的音樂人有望迎來一個20倍于當下收益的時代,而內容匱乏的中國流行音樂產業也可能經歷一次翻天覆地的變化。
【現狀】網站替消費者買單
對于高曉松的爆料,恒大音樂總裁宋柯表示這的確是趨勢,但至今沒有確切消息說一定會在7月1日開始收費。事實上,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網絡音樂免費時代將終結的消息就不絕于耳,但每次都是不了了之,音樂人期待的“天亮時分”還未到來。
這或許和中國的網絡大環境有關系。從一開始,中國的網絡服務似乎就和免費劃上了等號,尤其是在音樂下載領域,人們早已習慣了免費下載的模式,要想從從不掏腰包的網民手中要錢,似乎并不合情理。另外,紛繁復雜的網絡環境難以監管,沒有強而有力的政策性文件和機構介入,網絡音樂收費也始終只是一個美好的愿望。
然而近年來,隨著一些從事音樂服務的網站心態的變化,這種情況也有了微妙的轉機。“其實近年來大的音樂網站都和唱片公司簽署了版權協議,網站每年支付百萬甚至更高的音樂版權費用,然后向網友提供免費的網絡下載服務,網站為了這個業務還專門安排人做產品、做體驗,投入相當之大,但除了能導入流量之外沒有任何的收益,網站漸漸有些扛不住了。 ”一位網絡資深人士告訴記者,網站的心態改變,令他們開始向唱片公司靠攏,考慮另外一種更合理的解決之道。
宋柯將網站購買版權的行為稱為“替消費者買單”。 “雖然唱片公司的確有獲益,但和音樂下載收費有著本質的區別,尤其是當網站意識到投入巨大產出不夠時,產品的體驗就會越來越差,現在在一些音樂網站上,你想要輕而易舉地找一首歌都找不出來。 ”宋柯以電子郵箱服務作比,“以前的郵箱都是免費的,但后來你覺得免費的郵箱根本不能用,垃圾郵件太多,郵件時常收不到,如果你想要擁有更好的用戶體驗,就要使用付費的郵箱。 ”
【焦點】低價包月將是大勢所趨
消費者行為模式的研究,是商業營銷中十分核心的課題。而對于音樂行業來說,扭轉人們吃免費午餐的心理,是跨出下載收費的重要一步。不過這一步也許不需要跨得太大,在業內人士看來,只要100個人中有3到5人愿意付費,就能根本地扭轉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