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三個事實:
1、騰訊2012全年財報利潤率由去年的35.9%降至29.1%。QQ日活賬戶微幅增長,QQ空間日活用戶微漲,朋友網日活用戶微跌,QQ游戲最高在線人數環比下滑,互聯網增值服務付費用戶同比環比雙雙顯著下滑,移動及電信增值付費用戶微跌。
2、騰訊Q4財報,除電商外的三大主要業務收入增速分別為:互聯網增值服務環比增1%,移動及電信增值服務收入環比-1.3%,網絡廣告收入環比-6.9%。四季度騰訊所得稅率令人意外地下降80%,若將該因素計算在內,騰訊的2012年Q4,是歷史上最差的一個Q4。
3、去年5月份騰訊剛建起六大事業群,到目前還不足10個月,就進行了兩次調整。無線事業群(MIG)的多項業務被轉移至其他事業群,群主劉成敏退休,MIG未來存廢成疑。
告別過去擁抱移動
除去注定要下行的移動和電信增值服務外,騰訊在網絡游戲方面的霸主地位仍沒有受到動搖,在網絡廣告項目上還出現逆勢暴增,在電商的開拓上也令人可喜,按道理也沒什么可擔心的。但實際情況是,這是騰訊近5年來利潤率首次跌破30%,在2009和2010,騰訊利潤率仍保持在40%以上。這意味著,仍占騰訊總收入72%的傳統游戲業務增速下滑,可能會形成慣性,高速增長的好日子已經過去。
每一家大公司的成長路徑,都是從高利潤率到平均利潤率,在找到新的增長點之后繼續下一個循環。利潤率和增速從高到低,是必然發生的事情,關鍵之處在于能否找到新的增長點,并取得成功。騰訊顯然已到重塑業務和收入構成這個當口了,過去的業務雖然還能賺錢,卻已不能寄托未來。好在,騰訊先前所做的準備,相對還是比較充分的。
很明顯,擺在騰訊面前的有三條路,移動、電商和國際化。電商戰略如先前的騰訊微博一樣,目前來看仍只是防御性的,是騰訊未來防范競爭風險的一個緩沖帶。而國際化也非一朝一夕之功,目前為止還看不到可見的光明前途。真正被騰訊托付身家性命的,是移動戰略。
作為第一個拿到移動互聯網船票的公司,騰訊在移動業務上的布局是涵蓋各種可能的,微信和手機QQ各有4億用戶,這兩個業務相輔相成,東方不亮西方亮。手機QQ可以將PC端游戲收入逐步轉移過來,微信不僅能開發游戲,還能做O2O、企業服務、媒體發布中心等擁有更多想象空間的業務。移動端的突飛猛進,更可以帶動國際化和電商這兩個側翼友軍的發展,使其成為騰訊未來的未來。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騰訊要給未來戰略掃除一切障礙。
清障一:利益問題
所有的問題都是利益問題,對于騰訊這樣一個錢多人精明的公司來說也是一樣。當資源豐富了以后,所有的創業元老,中興功臣,都不免會陷入利益爭奪的怪圈之中,這是必然會發生的事情。
市長請客,底下八個縣的縣長齊聚一堂,市長占主座,其余人大眼瞪小眼,這按什么坐啊?還是市長懂政策,有水平,“按GDP排位坐吧“。推杯換盞之余,坐在市長最遠處的縣長們,心里不免暗自發狠:”下次一定要坐上去“。
縣與縣之間在GDP上的競爭與較勁,是良性的,因為彼此之間是獨立發展的單元,并不會因競爭而導致相互掣肘,使發展受損。而在公司里的競爭與較勁,卻很有可能會發展成惡性的,因為大家都是彼此依存的關系,友軍之間使點小絆子,危害更甚于敵人制造的麻煩。
騰訊部門之間對資源的爭奪相當激烈,就QQ那么個強勢產品,資源雖多卻也總是不夠分的,給誰不給誰,這里面說道可太多了。讓馬化騰按戰略輕重緩急去分配,也太累了,讓下面人去分,誰不想給自己部門多爭取一些呢,即便這部門的業務已沒什么想象空間。
一個人的存在價值,不外乎現在正做的,以及過去曾經做過的。誰愿意自己的過去被否定啊,誰不想把過去的輝煌延續到現在乃至將來呢?這里面就產生了很大的偏差。你說我不掙錢,所以就不給資源,微信也不掙錢,資源怎么那么多呢?你覺得我這業務沒未來了,我財務狀況比你那有未來的好多了啊。在利益面前,道理是不好多說的,也說不明白。
清障二:大公司病
公司發展到一定大的程度,例如雇傭了一兩萬人,傳統治理結構的一些短板就開始發生作用了,例如機構臃腫,多重領導,內部摩擦,攬功諱過,本位主義,部門利益等。到一定程度時,人們會發現,從管理中要效益這句話太神奇了。
騰訊內部到底有多少重疊的渠道,多少沒用的部門,多少不需要的人?相信沒幾個人能弄得清楚,該做個人口普查,登記一下房地田產。人多了以后,相應的管理機制和企業文化跟不上,問題就出來了。騰訊的大公司病不一定特別嚴重,最起碼是有一些癥狀可以被外界感知。
例如,對騰訊至關重要的微信,如果沒有馬化騰的力挺,發展不到現在這個程度,就QQ號直接登陸和讀取通訊錄這幾樣,讓張小龍自己是無論如何也解決不了的。微信這么個移動產品,被置于企業發展事業群之下,這明顯是對其呵護有加。可即便這樣,最近幾個月針對微信的各種傳言也太多了,各種捧,最新的一起是讓張小龍掌管QQ音樂。這些捧殺言論,自產自銷的可能還是比較大的。
這是個危險的信號,大公司病中的一些癥狀,諸如配合失調、效率低下、溝通成本高、本位主義等等,與背地里下死手相比只能算是毛毛雨。其實騰訊的事業群架構,彼此間競爭性強,垂直性卻不好,還有就是太獨立了,容易滋生內部的明爭暗斗。阿里巴巴從事業群轉為事業部,雖然各個事業部之上也有具體主管領導,卻刻意弱化事業群的概念,從本質上來說也是在回避上述弊端,管理上講還是有可取之處的。
小結
騰訊在移動端布局比較充分,這個誰也無法否認。2012年的財報似乎也沒那么糟糕,如果把對電商和微信的投入也算進去的話。不過騰訊在PC端的增長放緩是不爭的事實,移動互聯網盈利前景的不確定性,也讓騰訊焦慮。
既然股票下跌,業務轉型,那不如先下點功夫做做內部調整。移動端發展到現在,該有的也都有了,手握移動QQ和微信兩大法寶,連瀏覽器和地圖都成了次要業務,該振翅飛翔了,只要在起飛之前做好準備。
一個信號是,騰訊已開始走人了,先是高管,之后會是一些員工,甚至有些部門和業務會消失。仍糾結于過去,不明白騰訊未來戰略重要性的人,將來一定呆不住,騰訊開已始給未來戰略清除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