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米手機為例,去年公布的銷量是700多萬臺,但放到整個中國手機市場上看,華為、中興都在4000萬臺以上,聯想、酷派也有幾千萬臺。小米手機的影響力大,但市場占有率的影響相對少一些。我們也在想,互聯網企業做電視機,是不是也會重復這個規律?”
日前,創維數碼行政總裁楊東文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時首次透露,當時對于樂視等互聯網企業進軍電視機領域所造成的沖擊,是心理因素大于實際情況。
樂視電視在供應鏈、售后服務等方面都存在不足的地方。同樣,對于傳統的電視機企業,在產品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上,機會是均等的。楊東文認為,“樂視激發了我們創新的動力,我們可以發揮各自的優勢,通過軟硬結合尋找新的產品和商業模式創新機會。最終誰能在這個創新過程中獲得最后的成果,有待市場的檢驗”。
在楊東文的這番表態背后,則是最近兩年以來中國彩電企業正迎來前所未見的“黃金發展期”:松下、東芝等日資品牌銷量持續下滑,淪落為中低端品牌;LG、三星兩大韓資品牌競爭優勢銳減,市場份額持續降低。唯獨TCL、創維、海信、長虹等本土品牌,保持著逆勢增長勢頭,成為產業領導者。
就在2012財年,創維數碼全球電視機的銷量達到1142.6萬臺。2013財年,創維電視機的銷售目標被鎖定在1500萬臺。同樣,TCL集團[0.92%資金研報]全球電視機出貨量也突破1500萬臺,2013年目標則被鎖定在1800萬臺。
業內人士指出,“隨著創維老板黃宏生及其夫人重返上市公司,明確提出公司在2015年前銷售收入突破500億元的發展目標”。就在過去的2012財年,創維數碼總營收達到378.24億元,連續7年實現持續增長。不過,《中國企業報》記者看到,創維彩電產品收入占比仍然高達86.6%,其它品類占比仍然偏少。
對此,創維數碼提出“做強核心產業、做大相關產業”戰略規劃,即做強彩電的核心產業,并向上下游及相關產業布局,比如機頂盒、白電等市場。對此,楊東文解釋,“電視機市場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機頂盒的全球市場增長空間也很大,而白電與彩電則可以形成良好的協同效應”。
面對當前樂視、聯想、小米等互聯網、IT企業,紛紛攜各自的優勢進軍電視機產業,創維這樣的硬件制造商如何繼續保持在彩電市場的增長動力?對此,楊東文坦言,“縱觀產業過去20多年的發展,每一次的產業升級最積極推動者,都是電視機硬件制造商。首先是網絡我不敢做,那個東西不好玩兒,資本太密集、人才太密集、技術太密集,最關鍵的是政策不給我做。其次,內容我們不懂,我們從代理商那里買版權,結果人家是假的,這個水很深,我們不懂,就不去碰它。最終,我們只能立足電視機的顯示技術、芯片技術不斷創新、升級”。
近年來,從CRT、LED到OLED,顯示技術從2D到3D、從標清、高清、超高清,芯片技術、從單片機、功能機到智能機,達到8核趕上PC芯片的配置。這一系列的推動者正是電視機企業。
楊東文坦言,“在彩電業的互聯網時代,最有力量重組產業鏈的那個人,是處在產業鏈中游的電信運營商,它是連接內容與終端的通道,但人家不愿意整合。現在一些內容商來做整合,不會很容易。樂視超級電視的超低價格就是裸機價,遙控器、底座、內容都要賣錢。如果創維也將遙控器單賣,一年就會增加20億元的利潤,但我們不敢這么做”。
面對互聯網企業的沖擊,傳統電視機企業也在探索產品和商業模式創新的機會。楊東文透露,“包括OTT盒子等產品,都是創新成果,未來增長空間巨大”。